
「中國原來這麼city啊!」「誰讓我們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上世紀?」……前來中國旅遊的許多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紛紛對自己以往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感到震驚。
18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長劉海濤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China Travel中國遊」燃爆全網,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範圍增至37個口岸、54個國家,今年1至7月份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達1725.4萬人次,同比增長129.9%。活躍於社交媒體的海外博主們東遊過後,高呼「這才是真正的中國!」讓「China Travel」繼續升溫。
前不久,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中國將繼續擴大自主開放,並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一個更開放、更「city」、更迷人的中國,正敞開懷抱歡迎更多的國際友人。
用自己雙眼 破除對華偏見
「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擁抱過就有了默契,你會愛上這裏。」2008年北京奧運會宣傳曲《北京歡迎你》的歌聲猶在耳邊。截至7月6日,TikTok平台數據顯示,#chinatravel、#chinatrip的視頻作品分別有4.1萬個和1.3萬個;在抖音平台,#chinatravel話題已達1.9億次播放。
自去年11月以來,位於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40個對外開放口岸,已對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在內的全球54個國家人員實施了72/144小時免簽政策。公民持普通護照等有效國際旅行證件和前往第三國(地區)的聯程客票,從中國過境的,可在口岸辦理免簽過境手續後,在規定區域內免簽停留不超過144小時,可以從事旅遊、商務、訪問等短期活動。據去哪兒平台統計,今年上半年,使用非中國護照預訂國內航線機票的旅客預訂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1.8倍。國家移民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外國人來華熱度將持續升溫。
外國博主自發宣介「真實的中國」
「免簽政策最成功的一大變化,我認為是吸引了來自各國的視頻博主。」出生於以色列、長期在中國活動的「洋網紅」高佑思對內地媒體說。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團隊總結,「外國人遊中國」視頻的亮點主要基於博主說中文、品嘗美食,以及博主發現的與西方刻板印象相異的符號,如手機支付、城市建設、中國品牌等。
近期,《中國新聞周刊》追蹤了21位粉絲數超過1萬的YouTube博主,截至7月4日,他們在近4個月總計發表了168個以China Travel為主題的長視頻內容,其中有10位博主的粉絲數超過10萬,有7位博主發表了超10個視頻。至少有35條視頻的評論超過了1000條。這些博主往往直接在標題、導語和視頻開頭強調實際旅行觀察與西方刻板印象間的不同,例如「我們震驚地抵達中國,一切都是謊言」「西方媒體就中國的安全問題撒謊了?」……
美國人首次來華 嘆服良好治安
以「美國人第一次來中國,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為標題,美國博主「Sammy and Tommy」的一個視頻收穫了96.7萬播放量,近6000條評論。來自愛爾蘭的旅行夫婦「Two Mad Explorers」,則在重慶經歷手機的失而復得後,對中國良好的社會秩序印象深刻:「西方媒體經常將中國表述為對外國人來說非常不安全的國家,但在重慶的一家理髮店落下手機,半小時後我才回去找,發現手機就放在原地。」
「我的護照上有土耳其出入境紀錄,原本以為這樣會無法入境中國的,現在看起來也不是這樣。」這是在YouTube上擁有超過35萬關注者的加拿大旅行夫婦「JetLag Warriors」第一次落地上海之後破解的第一個關於中國的「謎團」。
親自印證:向任何人推薦中國遊
「我會向任何人推薦來中國旅遊。」在廣西陽朔,大公報記者遇到在印度出生、於英國長大並定居的Priyank,帶着一家六口來到中國旅行。她說自己曾在社交媒體上知道電影《阿凡達》的取景地在中國的張家界,因此被深深吸引,然而,國外社交媒體上亦有許多關於中國人不友好、在中國語言不通、交流困難等不好的聲音。「我想打破刻板印象的最好方式還是要走近一點。我來到中國,體驗和之前所聽到的完全不同。這裏人們熱情、友好,這裏有悠久的文化,也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如果有機會再來,我將探索更多不同的地方。」
「我生活在倫敦,印象中倫敦已經是很大的城市,但是當我落地廣州時,這個城市的規模之大簡直超乎我的想像。」Oli是一名倫敦大學的學生,「我的同學也有來自中國的,所以我對中國並不是一無所知,只是當我真的來到中國,體驗了高鐵、電子支付等『中國特色』之後,我才發現之前在YouTube看到的中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驚喜不斷:發現中國式現代化
一位名叫麗莎的美國女孩在她的社交媒體中寫道:「我之前對中國的印象只停留在古老的文化和傳統的風貌上,但當我真正來到這裏,我被中國的現代化程度深深震撼了。上海的外灘、北京的國貿,這些現代化的建築群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與活力。」
洋博主多元視角 折射多彩中華文明
「我們習以為常的景點、耳濡目染的文化,真的那麼有趣嗎?」面對外國遊客「東遊Vlog」,不少中國觀眾時常心存疑問。同樣是遊玩上海,加拿大夫婦「JetLag Warriors」第一餐選擇在麥當勞品嘗與拿鐵咖啡類似的「奶鐵」(Naitie);澳洲博主「josie lifts things」早餐則是酒店旁小攤上的煎餅果子。英國博主Harry Jaggard衝向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德國兄弟ZingwiBrothers把鏡頭對準深圳空中的無人機,另一對英國旅行組合Sun Kissed Bucket List則直接將腳步延伸到西方視野中神秘的新疆……外國博主的足跡折射出豐富多元、色彩各異而又兼容並蓄的中國文明。

在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縣的老子研究院,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的外國遊客先後探訪了老子的出生地太清宮、老子的講學地明道宮,近距離感受《道德經》的智慧。漢學發展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閔鋒松(Federico Mina)說:「老子的思想在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影響。我希望全世界能夠遵循和平的思想主張,相互理解,停止人類之間的鬥爭。」來自阿根廷的Federico Daniel被位於河南省中牟縣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深深震撼,「這顯示了人們對自己文化、歷史的熱情。」「這裏雖然講述的是河南過去的故事,但表達方式卻非常具有創新性和現代性。」
「City不City」爆紅 刷新老外「中國印象」
「好的地鐵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誌。而我的家鄉多倫多顯然擁有全世界最差的公共交通系統。」在上海地鐵人民廣場出入口,加拿大博主「JetLag Warriors」成員之一Steve幽默地調侃。驚嘆完上海地鐵車廂內的安靜,他指着街頭各式各樣的電動汽車對自己的伴侶Ivana說:「這裏實在有太多我沒見過的中國汽車品牌,很顯然都是電動的!」

在杭州酒店,機器人服務員嫻熟地將外賣送到住客房間;在武漢,光谷空軌和無人駕駛出租車充滿未來感……近期網絡潮語「City不City」的爆紅,來源於在上海生活多年的美國博主保保熊Paul接待來中國旅行的妹妹,用City一詞拍攝短視頻。井然有序、綠色環保、科技感強,這些與城市化發展息息相關的「City關鍵詞」,刷新着外國遊客的「中國印象」。
在來自沙特的何塞·雷維利亞印象中,古城通常破舊而具有年代感,但他卻在河南洛陽看到一個未曾想像過的古城:「大街上都是穿古裝的年輕人走來走去,像從古代走進現代,並且到處都是綠植。」來自印度的Suman表示:「中國的城市在建築與自然之間達成平衡。河南非常乾淨,垃圾分類也做得很好,每個景區都有極具特色分類的垃圾桶。」
「我常年在紐約和墨爾本住。」澳洲遊客Aman Siddigue對記者表示,「跟這些地方相比,河南更整潔。」他指着共享單車說,「連單車都擺放整齊,井井有條。」


輕鬆逛中國夜市 猛讚中式安全感
許多外國遊客初到中國時,會被街頭巷尾密布的攝像頭所吸引。然而隨着「中國遊」的推進,他們很快意識到,中國對民眾安全的重視程度遠超想像。

「這是中國第三大城市,現在是凌晨1點,街道上很安靜也很安全,我們走在路上甚至有人走過來想要幫助我們。」帶着妻子和3個孩子到中國旅遊的博主Chris Hutchinson,凌晨在廣州街頭迷路時拍下了視頻。不少外國博主都搭乘深夜航班來華,走在陌生城市的街頭,他們鏡頭中的「午夜中國」往往都寧靜而平和。
「或許有人會因為中國街上有很多攝像頭而感到困擾,但其實在倫敦也有很多攝像頭,我覺得這沒什麼,相反這讓我感覺中國很安全。」今年20歲的英國學生Oli在到訪中國之前,他的中國朋友就曾告訴他,中國很安全,彼時他對此還沒有直觀的感受,直到他來到中國,看到多姿多彩的夜生活,「我很驚奇這裏的酒吧竟然會營業到半夜,在英國酒吧一般不會營業到這麼晚,而除了酒吧還有美食夜市等,這裏的夜生活這麼豐富,我想這些都與中國的安全度高息息相關。」
加拿大博主「JetLag Warriors」表示,除了攝像頭外,中國的街道上還會有維護治安的人在巡邏,搭乘地鐵時需要安檢,「我想這些都是為了城市安全。」
「中國人熱愛生活 也愛自己的國家」
「這麼小就開始學習武術,中國的孩子很努力,他們的未來一定很精彩。」不久前,來自俄羅斯的遊客伊戈爾·秋林和太太接連遊覽了上海、河南、陝西等中國省市。在少林寺觀看武術表演時,兩夫婦被孩子們臉上的精氣神和眼中的光深深感動,「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很有激情。」

耐心服務的地鐵站工作人員、比畫手語的小攤販、對鏡頭熱情揮手的路人……在外國遊客的鏡頭和敘述中,他們和中國的民眾「這麼遠、那麼近」。遠的是語言隔閡,近的是情感和人心。「這裏的人都很友善,大家對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很感興趣。就像我喜歡去吃炒麵,老闆看到我都已經知道我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第二次遊覽廣西陽朔的英國人Michael,對小飯店老闆的細心印象深刻。在小城的短暫停留讓他更深入了解真正的中國人,並感受到更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美』能讓人感覺到幸福和快樂,看到他們如此賞心悅目,我們有一種由心而發的快樂。」伊戈爾·秋林感慨,「在西安,我們看見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穿着傳統服飾,這令人驚訝,他們都是如此熱愛生活和自己的國家。」在西安大街上,伊戈爾·秋林夫婦和很多漢服男孩女孩拍了很多合影,他們希望在留下最美時刻的同時,也能多感受和傳遞一些他們身上的陽光和活力。
老外的驚嘆 戳破西方編織的「信息繭房」
西安華燈初上,在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詩詞雕塑下,一群來自歐洲的遊客用手機認真錄着視頻。「我回去後要把這些都放上網,讓大家看看什麼是中國。」來自奧地利的David的手機背面,貼着一位中國文創小店店主贈送的一個貼紙:「China Travel走起來!」
在西方國家,部分「有心之人」曾刻意地描述一個片面的中國。慶幸的是,謊言和偏執之詞正在被越來越多到訪中國的西方遊客所戳破。「太震撼了!」「太神奇了!」「太想不到了!」在中國很多景區,這樣的話語幾乎成了外國旅遊團的專用名詞。這些驚嘆,是打破中國刻板印象的情感表達,戳破了西方政客和媒體長期以來刻意編織的「信息繭房」、炮製的「陰間濾鏡」,也蘊含對中國城市建設、社會發展的認可和尊敬。

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口岸的不斷擴容、與中國境內居民一樣簡單方便的刷卡和移動支付消費,還有越來越多景區推出的涵蓋全球近40個國家、支持24種語言和近30種貨幣支付的境外旅遊訂購平台。近年來,中國各部門不斷出台措施和政策,全面提高外籍遊客在華購票、餐飲、住宿、出行、預約的便利化水平。近來火爆的入境遊市場,便是入境遊客在中國旅遊便利化提升的最好例證。
「在中國旅遊,看到景色之美,處處充滿City,也能感受到中國及中國人民的熱情和真誠。」相信隨着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隨着政策措施的持續優化,未來將會迎來一個又一個入境旅遊的高潮。
(來源:大公報)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