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從Call Loan風波看傳媒平衡報道

文/王妮娜

今日全港傳媒報道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痛斥輿論妖魔化Call Loan。Call Loan是指銀行要求客戶提前償還按揭貸款餘額,它作為銀行風險管理手段的一部分,有業務清晰指引,這不是什麼新鮮事。但Call Loan從何時開始,成為了眾矢之的?甚至需要阮國恒專門出面澄清,關於市場傳言金管局不准銀行借貸完全不符合事實?

其實從今年開年始,金管局就隔三差五要向外界澄清未有指示銀行Call Loan。大半年過去了,時至今日金管局澄清的內容和此前差不多,因為市場的相關投訴也和此前相若。這一方面反映了經濟持續面臨挑戰,業界需要更多接地的支援緩解困局,另一方面,從傳播的角度,傳媒有沒有可能在報道的過程中,通過更多的調查報道,多方採訪新聞事件涉及的各個主體,從一開始就客觀反映現狀,避免出現集中報道某一方言論引發公眾誤解?

現時香港經濟面臨挑戰,網絡上有企業主叫苦連天、以及最近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提及業界困難落淚,均提到Call Loan。傳媒原本是客觀報道這些言論,但是如果這樣的報道達到一定數量,而且沒有更多個案追蹤核實,以及對涉事銀行的採訪,就很容易放大問題的嚴重性。如何從建設性新聞的角度,通過平衡報道更加準確地反映現實,是當前應對經濟前景不明朗,本港民生新聞和財經報道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首先,針對集中凸顯經濟發展矛盾的問題,平衡報道各方訴求和實況,注重消息來源的多元化和權威性。關於Call Loan目前新聞檢索的結果顯示,消息來源和新聞主體集中於業主、地產代理協會,鮮有傳媒在報道上述消息來源反映Call Loan問題時,大量採訪業主個案、以及平衡採訪議題涉及的銀行、金管局。關於Call Loan的表態大部分為金管局事後澄清。如今日阮國恒發聲是繼8月9日林建鋒流淚事件為傳媒大範圍報道後的第十天,金管局主動出面向傳媒發聲。

其次,報道致力問題解決而不僅僅是發現問題,在客觀報道事實的基礎上,加強分析報道,既報道What也報道Why和How。現今公眾的不滿情緒對準銀行貸款政策;但是只要冷靜地想一想,在香港這樣一個成熟的國際金融市場,Call Loan需基於銀行風險管理政策,既不是普遍現象,也不可能是當前經濟困局的罪魁禍首。此外,但凡是對香港金管局職能做一些了解就不難發現,金管局採用風險為本監管模式,旨在及早發現問題,防患未然,從監管手段看無法指令要求銀行Call Loan。

最後,注重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設置前瞻性報道議題,消除公眾的恐慌和誤解,引導公眾理性應對經濟面臨的挑戰。如阮國恒在今年年初的澄清中指出,一方面銀行需要出台支援政策幫助面臨困境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不能去到另一極端,即但凡銀行Call Loan都是錯,銀行本身有做好風險管理的需要,避免妖魔化Call Loan也是本港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

相關閱讀:

金管局成立中小企專責組 回應按揭收緊及中小企融資難

生活中的傳播學|港人為何不願花錢買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從Call Loan風波看傳媒平衡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