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中日之間怎樣才能一笑泯恩仇?

文/關品方

明年是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也是馬關條約簽訂130周年。中日之間的歷史糾葛一直未有徹底解決,那是因為日本從來未有就侵華戰爭犯下的罪行承認錯誤、道歉謝罪和賠償損失。有兩個日本用詞一定要弄清楚。第一是終戰,第二是反省。日本從來不承認投降,只是認為自己是主動結束戰爭。日本從來不承認錯誤,只是認為自己要檢討為何戰敗。

日本拒絕承認投降,拒絕承認錯誤,具體表現在日皇裕仁的終戰詔書。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親自宣讀並錄音,次日通過NHK電台廣播,無條件投降。日本人後來尊稱為「玉音放送」。玉音就是天皇的原聲,放送就是廣播的意思。中文版本由鈴木貫太郎內閣委託漢學家川田瑞穗起草,內容說得清楚明白,不但不承認戰敗,而且毫無悔意。日本戰後79年來,其實對戰爭的責任和檢討一直言辭閃爍,誤導人民群眾。

筆者留學日本,其後留日工作多年,到今天還與當地大學的教授學者一直有聯繫。日本大學生有教養科,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無人不識天皇裕仁的玉音放送,有些同學更熟讀如流,可以隨時背誦而朗朗上口。日本中小學的教科書,把侵略中國稱之為「進出中國」,只承認曾經進入中國、之後退出中國。日本人「反省」侵華戰爭,不是悔改,只是檢討。日本人不承認戰敗投降,認為是自己主動停戰。日本「終戰」不是敗戰,日本「反省」不是悔悟。日本的漢字和中國詞彙的意義,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筆者認為,凡我國人,一定要對本文指出的要義有深刻認識,有高度覺悟。因為忘記歷史,就是忽悠自己,或會毀掉將來。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中華民族的良好願望,但筆者個人認為要有一個前提,這就是德仁天皇(裕仁天皇的嫡孫)要代表日本民眾正式下詔,向中國政府和人民道歉謝罪,為侵華戰爭表示悔悟,侵華戰犯的牌位要從靖國神社移走。

日本承認戰敗並宣布投降,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理解,一個「美麗」的誤會。每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舉行「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肯定戰犯的功績。安倍晉三自從2015年起,一直使用所謂「歷史的教訓」和「深刻的反省」的詞彙,忽悠民眾。岸田文雄近年蕭規曹隨,估計這種官方表述長期不會改變。

日本天皇是國家元首,代表大和民族。筆者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中日之間2000多年的恩怨情仇尚待清理,還未解決。怎樣才能夠相逢一笑泯恩仇?涉及21世紀新時代的中美角力,台灣地區尚待回歸到大陸。1972年9月29日,中國和日本建交的聯合聲明,白紙黑字寫明:「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有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筆者相信,日本政府如果偏離上述立場,那就意味着戰爭,捨此別無他途。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中日之間怎樣才能一笑泯恩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