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兩位民族叛徒曾經出逃,就是汪精衛和張國燾。
張國燾,1938年4月出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代主席。他代表共產黨出席清明節和國民黨代表共同拜祭黃帝陵,利用這個機會沿河西走廊出逃西安,然後輾轉來到武漢投靠國民黨。張國燾曾經是鄂豫皖根據地的最高領導人,建立紅四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經過長征之後,在四川懋功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張為了爭奪中央領導權,反對中央關於紅軍北上建立陝甘寧邊區根據地的決定,搞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南下川康,宣布另立中央。經過激烈鬥爭後,張國燾失敗,被迫取消偽中央,從此被邊緣化,只獲委任為中共西北局書記,感到委屈,決定叛逃。他成功逃到武漢投靠國民黨後,被中共中央開除黨籍。張國燾叛變後,在國民黨內被投閒置散,只從事低層次的特務情治工作,幫助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搞反共活動,成立培訓班,設立策反組。張國燾大失所望,更感委屈。1948年11月隨國民黨到台灣,1949年來到香港,在香港蝸居了19年。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1979年凍死在養老院,孓然一身,下場悲慘。
汪精衛叛逃,也是在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汪精衛公開表示戰爭沒有勝利把握,主張和日本進行和談。他是赤裸裸的親日派和投降派。他自視過高,認為自己是孫中山的接班人。因為沒有軍權,他自1927年以來一直和蔣介石明裏暗裏鬥爭,總是處於劣勢。1938年7月,汪精衛派親信秘密前往東京和日本皇軍大本營進行秘密會談,自薦可出面「交涉和平,收拾時局」。同年11月,汪精衛和日本代表商定對日和談的條件和推進的方法,關鍵是汪精衛怎樣離開重慶。他怕消息一旦走漏,會被蔣介石暗殺。汪精衛一度計劃從重慶直接飛往香港,但很難保密;結果決定藉口考察,先去雲南昆明,然後輾轉到越南,從河內飛香港。汪精衛採取分散注意力、瞞天過海的方式;出逃當天依然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辦公,與往常一樣衣着整潔、舉止優雅;晚上回到汪公館馬上整理文件書籍,即時辭退所有傭人。汪精衛和日本皇軍大本營以密電碼往來,商定蘭姐(即汪精衛)和秀妹的出閣佳期。秀妹是日方的代號,出閣佳期是指汪精衛和日本皇軍大本營發表「對華新政策聲明」的日期。汪精衛11月18日從重慶飛抵昆明後,向雲南軍閥龍雲表露心跡請求支持。龍雲和蔣介石有矛盾,最終同意協助,安排專機送汪精衛飛往河內。汪精衛在當地與日方接頭,從此背叛祖國。他隨後來到香港,然後轉往上海開展成立汪偽政府的工作,與4.5億中國人民為敵。5年間(1939-1944)他備受日本皇軍欺凌侮辱,最後病死在日本名古屋。
台灣局勢現時相當複雜,像鴨子划水,表面平靜,底下動作頻仍。需要警惕賴清德「台獨」頑固分子有沒有出逃計劃,確保甕中捉鱉。這正是國防部長董軍最近在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上提出的「一定要讓『台獨』分裂分子粉身碎骨」嚴厲警告的內涵。筆者估計,賴清德可能已有叛逃的安排,極有可能在某一節點上經海空兩路有人接應出走。是否如此?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