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可以成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目前,物聯網技術在廣東乃至整個大灣區產業的滲透率達到40%,催生出更多數字化新場景、新應用,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進技術之一。香港憑藉其國際化的物聯網技術背景,充當工業「超級聯繫人」,助力打通內地和國際兩套標準,實現工業產品「一次掃碼,全球通行」。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工程師及首席顧問孫國江認為,香港物聯網應用新思維和商機活躍,大灣區珠三角城市製造業應用場景豐富,粵港可構建豐富的灣區跨境物聯網生態,提升灣區物聯網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物聯網連接量已超過66億個,預計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約16.4%。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胡曄表示,在香港,業界、學術及科研機構在不同領域上,致力為物聯網的技術應用開創新的發展局面。全港各區已安裝超過450個基站,透過各種智能感應器,助力智慧城市的發展和管理。「『粵港信息化合作專責小組』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運用物聯網結合人工智能和5G技術,促進大灣區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研產品「身份證」 全鏈路可溯源
如今,在香港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金山電子惠州工廠的自動化流程已成為行業標桿。在這個12萬平方尺的工廠內,跨倉庫樓層的機器人忙碌地穿梭,派送物料。廠房內,光潔的地面上用黃色膠帶劃出不同的通道,一輛輛自動搬運車在一旁待命,一旦接收到指令,它們便沿着預定線路,精準往返於指定區域。據了解,該項目還在今年獲得了粵港物聯網大賽應用獎項。
在鄰近深中通道的中山鏵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轉型亦如火如荼地進行着。車間內,一個個屏幕實時記錄產品生產情況。每個產品都有條碼,相當於產品的「身份證」,關鍵檢測工序掃描條碼之後,相應的標準就會從後台下發,進行自動檢測判斷。在這裏,從來料到終端的全鏈路質量溯源體系,每一個環節都被精心監控和管理。
「這些信息,最終實現一個二維碼,即可同時在內地和海外打開,查詢同樣的資訊。」孫國江指出,該企業與香港貨品編碼協會攜手合作,通過共建「粵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服務平台」,打通海外和內地工業互聯網標識標準體系,實現一個二維碼在全球範圍內的信息互通。
孫國江解釋稱,目前海外通用GS1國際標識標準體系,而內地則採用工業互聯網標識標準體系。「為此中間需要搭一條線打通兩套標準的,讓兩地工業產品互聯互通,增強兼容性,實現跨境追溯信息。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正好可以充當搭線的橋樑。」他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在工業物聯網數據的互聯互通,將有望成為「中國製造」世界通行的一張「身份證」,打通內地和國際兩套標準,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認可度。
粵港攜手 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
「香港的優勢是研發能力和產品設計等,大量生產則可以結合大灣區內地城市強大的產業鏈、廣闊的空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內地業務首席執行官黎少斌表示,過去10年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已在大灣區推動1200多個智能化項目,其中約七成項目在東莞和深圳等內地城市落地。要進一步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合作不可或缺。
黎少斌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正銳意推進新型工業化,並已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加上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必將吸引更多海內外科技領軍企業和初創公司將智能生產線落戶香港。這將助力大灣區製造業邁向更高端化的發展。」
(來源:大公報 記者:盧靜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