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賴清德在「5·20」發表「台獨告白演說」,其中有一段是「台灣1624年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這種表述簡直是數典忘祖、恬不知恥,混淆黑白,將荷蘭對台灣的殖民史作為台灣史前推400年,這證明了賴清德的「台獨史觀」已經超過了民進黨一直刻意美化的日本殖民統治的親日派。為了美化包裝其「台獨」理念,安排了作家小野做文化部門負責人,筆者估計是讓他把「台獨」的歷史拍成電影或電視劇,洗腦台灣人民。
「台南400」就是赤裸裸的美化殖民歷史
台南是賴清德的政治起點,台北很大可能就是他政治生涯的終點。「南轅北轍」的故事會在賴清德身上上演。
長期在台南工作的賴清德,本是一名醫生,台南市是他步入政治舞台的始發地。1999年到2010年擔任超過十年的「立委」,2010年代表民進黨選上了台南市市長,在台南深耕20多年的賴清德,「台獨史觀」也正是在他台南工作時逐漸形成的,並且在民進黨內部培養出了「台獨」立場的新潮流系。
「台獨史觀」和「去中國化」是同步形成的,從2000年開始的24年中,以「台獨」為黨綱的民進黨執政了16年。在這16年中,民進黨利用執政的優勢,修改教科書、修改歷史,在台灣社會全面「去中國化」,將很多年輕人「中國認同」洗成了「台灣認同」。
剛剛離任的文化部門負責人史哲,和賴清德一樣,也是「台獨」意識形態非常強。為了配合「台獨史觀」,史哲用公帑策劃了一出歌仔戲《1624》,2場演出花費了台幣8600萬(約港幣2000萬元),這是一出美化荷蘭殖民歷史、認錯祖宗的演出,包裝「文化台獨」。接任史哲的小野,深刻領會賴清德的「台獨」理念,一定會延續「文化台獨」,將所謂「台南400年歷史」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來對台灣人進行另類洗腦。
現台南市正在大張旗鼓地紀念所謂「台南400年」。「文化台獨」就成了賴清德「台獨史觀」的先鋒。自宋朝開始,中央政府已經開始對澎湖、台灣實施管轄。所謂的1624年,只是荷蘭殖民者短暫殖民了台南,當年很快就被鄭成功趕出了台南。清朝管理台灣200多年,甲午戰敗後,將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了日本,台灣人民開始了被日本人殖民的歷史,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台灣得以收回。
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決不聽之任之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記者會上,針對賴清德「5·20」的就職演說,用了三個決不——「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決不聽之任之」,痛批賴清德當局恬不知恥的扭曲歷史,將台灣被荷蘭殖民的屈辱歷史用作宣揚「台獨史觀」的工具。簡直是數典忘祖、自斷根脈,愧對祖先,更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台灣的前「立委」蔡正元曾經研究過賴清德,發布了賴清德的祖籍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阪仔鎮心田村」,幾乎台灣姓賴的都是從那邊出來的,所以賴清德是「漳州人的金孫」。蔡正元對於賴清德的祖籍是福建省的說法,賴清德沒有提告蔡正元污衊,證明了蔡正元對於賴清德從哪裏來的結論是對的。
賴清德也是炎黃子孫,只是炎黃子孫的那個堅持「台獨」的逆子。
國防部長董軍在香格里拉對話上說:對付「台獨」武裝,我們就像瓮中捉鱉,不足掛齒。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必須實現國家的統一,也必將統一。
筆者堅信,如果賴清德繼續一意孤行、鋌而走險的話,不但是BCD戰備警巡,很大可能一夜之間紅旗插到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22號。到那時,瓮中的鱉就是賴清德這些「台獨」分子,就算插翅也難逃。
祖國統一,台灣當歸,越來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