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筆者今天嘗試概括地解釋為什麼美元本位制必將解體,早晚必從單邊主義改為多邊主義,以多種主要貨幣本位制取代單一美元本位制。多種主要貨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早晚或會出現的金磚集團國家一籃子加權貨幣(前提是受到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認同)。浮動匯率制行之有效,可以不變。此外還有一個長期發展趨勢,以上各種主要國際通行貨幣都早晚要發展數字貨幣,由各自的央行擔保背書,應用區塊鏈技術,以先進的衛星通訊系統(5G及以上的寬頻高速,包括近場通訊等不用再依賴WiFi的信息系統) ,通過移動支付的便捷方式,改變現時以SWIFT和CHIPS為代表的國際資金清算結算系統或全球貨幣交收支付系統。
1972年,環球貨幣從黃金本位制轉到美元本位制度之前,美國對外收支賬的經常賬(貿易)及資本賬(投資)大致平𧗾。美國國債主要是美國國內銀行的儲備,外國政府持有美國國債(主要是日本和聯邦德國)只佔小部分。1972年以後,形勢逐步改觀,美國國債向外傾銷漸多,不過各國花上20年時間才開始慢慢醒覺。各國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競相向美國出口生活消費品,賺取美元並以美元為外匯儲備。因為美國生產這類中低檔生活消費品成本高效益低,美國外判生產,導致生產製造(實體經濟)空洞化,由於美元強勢,導致貨幣交易(虛擬經濟)金融化。最終美國走上以錢搵錢的不歸路,並且通過軍事實力來支持華爾街的優越地位。
中國自從1979年推行開放改革以來,以出口加工帶動經濟轉型,得益最大,雖然犧牲一些自然環境,消耗不少自然資源,但成功升格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從1979年到2019年,40年內累積賺取美元外匯(主要是以美國國債的方式持有)高達4萬億美元。
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釋放出龎大勞動力,美國出現新一波生產外判,依賴外國的產品亦逐步不再局限於價廉物美的生活消費品。在美元本位制度下,往來賬外流美元必然回歸到美國的資本賬;因為美元和石油掛鈎,造就美元有剛性需求,全世界也習慣了以美元為儲備貨幣,自然轉化成美國國債。故此美國發行國債樂此不疲,美國國債規模也就必然不斷擴大,而且不會也不可能清還。這道理十分簡單但不易明白。如果美國國債需求收縮,反映環球經濟下滑,出現衰退,甚至蕭條。美國為己為人,一定要擴大發債規模,保障全球流動性,刺激全球總需求,也一定要打壓從後趕上的競爭。
總而言之,經典經濟學理論,不論是微觀、細觀或宏觀,都是以個別經濟體為本位;在美元本位制度下,全球定於一尊的單邊主義,美國經濟實際涵蓋所有貿易夥伴,分為在岸(本土)及離岸(境外)兩部分。西方經濟學在這方面有漏洞,如果教授們在課堂上依書直說,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此外還有,由於美國獨特唯一,被認為是例外,沒有主權風險,因此美元不設外匯儲備,舊債到期,以新債還舊債。其他國家若分散外匯儲備組合,必須在市場出售美元購入其他外幣或收買黃金。美元並未消失,只是轉手。經典經濟學理論的教科書未觸及這部分,因為其理論礎是實證經濟學,以理想化的多邊主義自由市場供求平衡的模型為依據,不認為國際間存在單邊主義下生產外判者可以貨幣之名扮演剝削寄生的角色;客觀上把美元本位制合理化和正統化。
美元本位制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美國軍事霸權和美元霸權去到無計可施時,就會進行大殺戮(或出動美軍,或出動美元),保其永遠不滅之身,操控別國;這是規律,不以其主觀意志而轉移。如此理解,可知風雨欲來,誰也躲避不了。學者只能夠以一支健筆喚醒沉睡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