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港強化四招應對極端天氣 打風冒險「追風」不聽勸可被檢控

近年極端天氣頻繁發生,香港特區政府跨部門昨日公布最新應對策略,提出要強化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迅速復原四大策略,將極端天氣帶來的破壞和影響減至最低。因應去年九號熱帶氣旋吹襲,港鐵列車服務即時叫停,乘客中途被迫落車滯留港鐵站,故港鐵已改善緊急應變安排,九號風球下露天段行駛的港鐵列車,會盡量駛至原定終點站或鄰近大型商場車站,疏導乘客。天文台亦會提出預告,以及發出九號風球特別提示,機管局與民航處考慮重新編排往來香港的航班,以及為滯留的旅客提供臨時等候區。領導政府跨部門應對極端天氣的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強調,一切措施均以保障市民安全為首要任務。

陳國基昨日與相關官員舉行聯合記者會,他表示,政府會在準備、預警、應急和復原四方面,強化整體應對能力。在加強預警方面,現今科技對預測極端天氣仍有限制,特別是大雨,但為了讓大眾有更多時間準備應對,在可行情況下天文台會盡早並加強發放信息,例如天文台會加強「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的信息發放,將在本月底至下月初推出更新版本。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介紹指,屆時在八號颱風信號生效期間,程式會在可能改發九號風球前作出「特別天氣提示」,以及在發出九號和十號信號時有顯眼通知,當中會加入圖像元素,讓用戶看得更清晰。

九號風球下露天段行駛的港鐵列車,將會盡量駛至原定終點站或鄰近大型商場車站,疏導乘客。圖為去年九號風球下大批乘客滯留大圍港鐵站。(資料圖片)

陳國基:避免市民滯留狹小車站

果斷應急、迅速復原方面,陳國基表示安全是鐵路營運的首要考慮,因此鐵路露天段在九號或更高風球生效時會停駛,以保障乘客、員工和鐵路安全。不過為了盡量減低對乘客的影響,港鐵已改善緊急應變安排,在九號風球發出時仍在露天段行駛中的列車,會在安全情況下盡量駛至原定終點站,或行駛至有較大空間或連接鄰近商場的車站,讓乘客可以安全下車暫避。

陳國基形容這個安排很重要,可避免市民在很狹小的車站等候,「主要是希望為相關滯留乘客提供一個既安全又較為舒適的空間,例如商場,內有食肆、商店等,當安全後或風球除下,他們可啟程回家或到原來目的地。」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舉行多部門聯合記者會,介紹四項應對極端天氣的強化策略。(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確保安置好機場客運大樓內旅客

機場亦會按照天文台預測和實際天氣情況等因素,考慮是否需要在安全情況下重新安排往來香港的航班。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補充,機管局及民航處會確保客運大樓內的旅客人流得到有效處理,機管局會做好向旅客發放最新颱風或惡劣天氣情況和路面交通消息的工作,並作好準備在天氣穩定後,盡快安排各類交通有序疏導旅客離開機場,亦會提供座椅、移動充電站和增強Wi-Fi連接等設備供滯留旅客使用。

渠務署11項排水工程將分批完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亦講解局方及轄下部門的相關工作,例如渠務署進行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興建雨水渠和地下蓄洪池,預計工程陸續在今年至2030年分批完成。局方亦計劃在本月向立法會申請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的撥款,當中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在加強應用創新技術方面,渠務署增設監測洪水風險的遠程防洪裝置,由300個增至320個,亦計劃今年內於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

港強化四策略應對極端天氣

發展局

·渠務署正進行11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大型工程,今年至2030年分批完成

·本月內向立法會申請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撥款,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

·今年內在元朗和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

·本月底完成特別巡查500個斜坡

·下月底前,完成約240幢樓宇的外牆勘察

·為約100萬棵位處人流和車流較高地區的樹木進行風險評估及跟進

保安局

·檢視惡劣天氣下有否需要封閉海灘和郊野公園

·向極端天氣下仍「追風逐浪」的不聽勸者執法,或提出檢控

·優化深圳排洪的通知期機制,通報時間會較現時提前

運輸及物流局

·在九號風球下,列車盡量行駛至原定終點或鄰近大型商場的車站,讓乘客安全暫避

·港鐵進行三年一度的「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對港鐵鐵路處所的影響的研究」

·天文台預測颱風來臨時,機管局及民航處會考慮是否需要重新編排往來香港的航班;機場快線月台和一號客運大樓間的位置,會設置臨時等候區供滯留旅客使用

·路政署今年7月或之前完成在16條行人隧道安裝水浸警告系統

環境及生態局

·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時,天文台每小時向外發布最新天氣資訊短片

·本月底至下月初更新「我的天文台」,在八號警告信號生效、有機會改發九號時,會發出特別提示

部分國家/地區對不顧勸喻者救援徵費

中國台灣「災害防救法」規定下的「災難」(例如風災、水災、地震等) ,如違反指引進行活動 (例如颱風時到海邊划船) 而遭遇危難,政府有權命令該民眾繳納搜救費用。一般天氣情況下登山而發生意外,民眾就算明顯違反安全守則,並沒有法例要求要繳付救援費。另外6個縣市訂定「自治條例」,特定情況下可向被搜救者收取搜救費用

美國 全國7個州允許州政府收取搜救費用,其中最為嚴厲的是新罕布什爾州,當地政府只要認為求援者魯莽大意,就有權追討救援費用。科羅拉多州、猶他州等亦採用類似瑞士的基金制度,民眾繳交年費後,可獲基金會補助救援費用

加拿大 山難救援主要由「國家搜索與救援計劃」負責,遊人進入國家公園要繳付進園費,包含了救援服務,而不少搜救工作都由義工負責,所以一般而言當地的救援不需繳費

日本 搜救由各地方的警察和消防負責,一般的拯救服務免費,但如果天氣惡劣延長搜救時間,或加派直升機等裝備,地方政府會向獲救人士收取費用

市民在極端天氣下「追風逐浪」將面臨被檢控。(資料圖片)

打風冒險「追風」 不聽勸可被檢控

香港過往颱風期間,有市民到岸邊追風,亦有人到海上衝浪,險象環生。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留意到以往有市民在颱風下「追風逐浪」,他希望市民明白性命攸關,絕對不應這樣做,亦不應該以身犯險。他提醒市民在惡劣天氣下,不要「追風逐浪」。對於一些不聽勸告者,政府會果斷執法,如果有足夠證據,更會提出檢控以起阻嚇作用,例如康文署發出沙灘禁令後,擅闖者罰款2,000元及監禁14天。

特區政府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亦表示,同情部分不知天氣狀況誤入險境的市民,例如突然有大暴雨而被困在山上,需要進行拯救。過去3年救援人員在惡劣天氣警告生效下,出動過35次山嶺或水面救援。但如果在天文台已發出相關惡劣天氣警告下,屢勸不聽冒險「追風逐浪」,就應該予以譴責,因為他們罔顧自己及救援隊隊員的生命安全,「如果他們發生事故,緊急救援人員也要冒生命危險去救他們。」他再次提醒不要只為追求自己的刺激或所謂的「成就感」,而嘗試與大自然作對。

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聶元風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近十年「挑戰極限」的市民愈來愈多。他印象最深的是消防總隊目邱少明2017年為救一對濃霧下行山的情侶而殉職,遺下妻子和6歲兒子。「現在挑戰大自然力量的人愈來愈多,這些人不會理會勸喻,因此我很支持加強執法,增加阻嚇力。」

(來源:香港文匯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港強化四招應對極端天氣 打風冒險「追風」不聽勸可被檢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