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醫院婦人遭誤切子宮 調查揭化驗器皿濺上癌症病人樣本組織

博愛醫院一名59歲女子遭誤診患癌而被切除子宮。(中新社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博愛醫院一名59歲女子遭誤診患癌而被切除子宮。院方其後發現,實驗室在化驗其的活組織樣本時,將樣本混雜了一位71歲患癌病人的樣本,導致化驗結果顯示樣本帶癌細胞。醫院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成因及提出改善建議,並於今日(10日)公布事件的根源分析報告。委員會調查後確認,職員在實驗室工作枱上處理一名癌症病人的樣本時,該癌症病人部分微細樣本組織被濺到下一個樣本器皿,即涉事病人樣本所使用的器皿上,引致發生樣本混雜的情況。

委員會認為,用來存放未被使用的樣本器皿的位置與處理樣本的工作枱相連,再加上樣本器皿開口朝上擺放,設備擺放位置並不理想,認為需要作出改善,以減低樣本被混雜的風險。工作指引訂明實驗室在處理不同病人的樣本前,須先檢查清楚樣本器皿是否潔淨。委員會指,雖然實驗室職員曾懷疑器皿中的樣本組織體積與紀錄描述有異,但由於樣本微細並與樣本記錄描述差異不大,因此職員繼續進行化驗程序,未有進一步跟進。

委員會就事件提出改善建議,包括遮蓋存放未被使用的樣本器皿的位置,並將器皿開口倒轉擺放,減低病人樣本被混雜的風險;加強實驗室職員有關處理樣本的培訓及監督,提醒職員務必仔細檢查所使用的樣本器皿,確保器皿為潔淨可用;建立清晰的風險指引,以妥善處理樣本懷疑被混雜等實驗室風險事件;實驗室職員應加強溝通,提升警覺性,如有疑問,應尋求上級專業意見;改善部門現有對微細樣本的量度準則,制定更細緻的量度單位統一描述,令職員能更有效識別樣本體積的準確度。

事件發生於今年1月,一名女病人因停經後陰道出血,1月5日於博愛醫院進行抽取子宮活組織化驗,化驗結果顯示為子宮內膜癌。病人於2月26日在屯門醫院接受手術,切除子宮、輸卵管、卵巢及盆腔淋巴組織。醫院其後為病人術後取出的子宮組織進行病理化驗,發現組織樣本中並無癌細胞。醫院覆檢化驗樣本及進行遺傳基因測試後,顯示病人於1月5日抽取的活組織樣本中,混雜另一位確診癌症病人的活組織細胞,導致化驗結果出現偏差。

博愛醫院指,已與病人及家屬解釋調查結果,並再次就事件致歉,會繼續跟進病人的臨床情況。院方會跟進及落實有關建議,以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相關報道:

博愛醫院婦人誤診患癌被切除子宮 揭化驗樣本與其他患者混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博愛醫院婦人遭誤切子宮 調查揭化驗器皿濺上癌症病人樣本組織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