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俊獅
上次提到西方媒體經常批評中國操控匯率,說這樣做會影響國際間自由貿易。其實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已經進行匯率改革,當時中國採用匯率雙軌制,而雙軌制在中國從計劃經濟過渡到自由經濟是非常成功的。為了進一步改革,中國在1994年1月1日取消了匯率雙軌制。而現在人民幣匯率中間界的形成機制,則是按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加上一籃子貨幣的隔夜匯率變動來推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所以人民幣現時的匯率制定過程,其實還是比較客觀的,也照顧到市場狀況,絕不是脫離現實,只憑政府空想一個中間價出來。
發達國家經常批評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那麼,發達國家自己又有沒有操控匯率呢?多的是啊,而且是擺明車馬直接干預!
有時還怕你不知道,甚至會特別召開記者會,三令五申地通知大家,他們政府正準備干預。須知道,很多外國中央銀行所謂的職能,除了控制利率以外,就是調控匯率呀。
想當年,安倍晉三做日本首相時推行「安倍經濟學」,推出稱為「三支箭」的經濟政策。安倍當時向日本國民解釋,為了解決日圓匯率過高不利出口的情況,所以要壓低日圓匯率並進行其他一系列量化寬鬆措施。
當時的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跟安倍在通脹目標上意見不合,被認為阻礙了安倍政策的執行,結果受不住首相施壓,在2013年3月辭職求去,由黑田東彥接替。
按西方經濟學的說法,中央銀行應該是獨立運作,不應受政府控制和政治干預,而應該客觀地執行經濟政策的。但黑田東彥上任後,便緊緊跟從安倍的意見去改變日本央行政策。畢竟黑田雖然貴為央行行長,位高權重,但歷歷在目的是他的前任白川方明因與安倍意見不合而丟官,之後更入了「青山」(白川方明在丟官後去了青山學院大學做教授)。
搞經濟的人都懂計算(其實更懂算計),想必黑田東彥都懂,思前想後,還是為五鬥米折腰好過入「青山」(香港有一所精神科醫院叫青山醫院,所以入青山代表有精神病)。
話說黑田上任後,改變了央行應該執行獨立經濟政策的方針,而是儘量配合安倍的政策。由於安倍想日圓貶值,所以黑田做行長後,日圓就像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腸胃般,一瀉千里,沉痾不起。雖然偶有反彈,但總體來說,安倍第二次在任首相的2012至2020年,日圓匯率都是一直向下。
先不說黑田上台後對安倍的政策言聽計從,喪失了經濟學教科書中所說的中央銀行獨立性,也不說日圓下跌對日本是好是壞(這個在本專欄以後將再詳細解釋),可是當時西方媒體的報道就令人歎為觀止。
由於匯率、金融、經濟這些都是屬於經濟新聞,很多報章會將各國的同類新聞放在經濟版或財經版一併報道。當時看到很多標題是「安倍經濟學:日圓匯率改革、促進日本就業、振興日本經濟」;但詭異的是,同一時間在同一版面,有另外一堆新聞標題:「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影響國際貿易」「美國考慮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再予以懲罰」。原來在西方媒體眼中,同一性質的外匯政策,應用在日本時,調控日圓貶值就是好的政策,但對人民幣作出調控則是「十惡不赦」。
這些道理雖然非常顯淺,奇怪的就是很多人,他們在看新聞時都察覺不到這些雙重標準。
可憐的是,很多學生受西方媒體的雙重標準引導而不自知,連最基本的判斷能力都喪失了。
(作者為香港恒生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暨經濟學課程主任)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