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俊獅
西方媒體經常說中國操控匯率,說這樣做會影響國際間自由貿易。一旦和中國關係不好時,更往往會說要調查中國是否操控匯率影響貿易。
除了中國,西方也經常教導發展中國家,說匯率應該讓自由市場決定,更經常指出政府不應該干預匯率市場,而應該讓匯率自由浮動。
但是西方教科書及媒體故意不敢提的地方就是香港。因為香港正正執行和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但貿易自由評比卻位居世界前列。
以香港的自身經歷,真是對西方言論打臉,而且打得啪啪作響。
須知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港元和美元之間設有一個匯率聯繫機制,始於1983年英治時期,至今執行了40多年。具體而言,香港金融管理局會設法將港元及美元的匯價限制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目前允許的波動範圍是1美元兌7.75至7.85港元,即波動範圍是一毫子。計算一下,0.1除以中間值7.8等於1.28%,遠遠少於現在中國官方所允許的人民幣上下2%波動範圍。如果說中國政府嚴格控制人民幣波動,那麼,香港操控港元匯率的手段比國內調控人民幣還嚴厲很多。
問題是控制匯率真的會影響自由貿易嗎?你有沒有聽過外國媒體批評香港操控匯率,影響自由貿易呢?
恕我孤陋寡聞,在香港執行聯繫匯率這個政策後的40年間,從來沒有聽人說過香港的聯繫匯率影響自由貿易,反而香港一直是自由貿易評級非常高的地方。世界知名智庫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多年來都有出報告揭示世界不同地方的經濟自由表現。
香港不單止是全世界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地方,而且在2022出的報告所研究的2020年再次獲得國際貿易自由度及監管兩個項目的全世界第一名。
根據資料,菲沙研究所在1980年開始發表研究報告,而香港的經濟自由度從1980年到2020年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基本上香港一直都是處於全球高排名之列。
另外需要闡明,該研究所進行的研究涵蓋全球165個國家及經濟體。研究方向包含五個不同領域的經濟自由度,包括政府規模、法律體系和產權、貨幣、國際貿易、監管。而國際貿易的部分更細分為四個子部分,包括關稅、貿易障礙、黑市匯率,以及資金與人員的流動限制。
整個報告的數據包含有美、英、法、德、日、韓及其他所謂非常自由的發達國家,但經過評比之後,居然是操控外匯市場非常嚴格的香港,能在國際貿易自由評比中,名列前茅。
香港特別行政區操控匯率的手段比中國內地嚴格很多,但香港卻是自由貿易評比的世界第一或第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多媒體大力批評人民幣匯率政策影響國際自由貿易,如果真的如此,不是應該要首先批評香港嗎?還為什麼在國際貿易自由評比中,反而給香港世界這樣高的排名呢?
結論就是:調控匯率與貿易自由根本沒有一絲關係。
是的,重申一次,兩者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
其實媒體的批評,很多時背後的根據都是錯漏百出,而且經常故意誤植概念。由於發達國家經常吹噓自己的國度充滿「自由」。因此只要和他們不一樣的,便會受到批評。所以「自由」這個詞已經用爛了。
而最重要的是,國際貿易自由這個概念與媒體所批評的自由,根本就沒有關係。
按菲沙研究所的報告,對國際貿易自由的量度方法為:「……衡量各種貿易限制:關稅、配額、隱藏的行政限制以及對匯率和資本流動的控制。為了在該領域獲得高評級,一個國家必須具有低關稅、易於清關和高效的海關管理、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以及對實物和人力資本流動的較少控制。」
請看清楚,國際貿易自由的主要衡量標準是看一個地區的關稅、海關管理,以及對實物和人力資本流動的控制。雖然也會將匯率控制加入考慮,但主要不是看這個地方有沒有匯率調控政策,而是觀察貿易過程中,該地區能否自由兌換貨幣去進行交易。由於香港及中國內地的貨幣都可以在貿易過程中自由兌換,故貿易自由是不受影響的。
知道了背後的邏輯,以後自當能更明白外國主流媒體的背後目的。在判斷外國的言論時一定要更小心,及加入批判性的思考,方能不受誤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