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4月3日7時58分在台灣花蓮縣海域發生了7.3級地震。台灣地區氣象部門表示,未來幾天可能還會有規模7級的地震發生。本次地震產生了哪些影響?
當地救援情況怎麼樣?當地居民最需要什麼?現在能否供給上?
央視新聞記者王文良表示,地震之後,中午台灣經歷了30多萬戶停電的情況,後續慢慢都恢復了。到目前為止,停電應該是局限在小規模的範圍之內,也有一些其他縣市陸續有傳出房屋受損,水管破裂,道路塌陷之類的輕度災情。
他指出,這次地震災情最嚴重的還是聚焦在花蓮縣和花蓮的周邊,引發了非常強烈的山崩和落石的情況,主要的受傷以及遇難,還有被困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在花蓮縣以及花蓮周邊山上的景區裏,而且大部分都是因為山體崩塌和落石導致的傷亡情況。目前有受困100多人的情況大部分也是在花蓮的山區,現在花蓮縣已經組成了救援隊,台灣的其他縣市也成立了救援隊,陸續支援花蓮進行相應的救援。在台灣花蓮的縣市區除了有一些建築受損的情況,水電氣目前都還正常。

這次地震是逆沖型破裂,如何理解?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蔣海昆表示,地震破裂類型是指地震發生的時候斷層兩盤的相對運動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走滑型,逆沖型,正斷型。走滑型和逆沖型居多。
逆沖型就是斷層兩盤相向運動,由於擠壓作用,一盤向上仰衝到另外一盤上邊,或者是一盤向下俯衝到另外一盤下邊的這樣一種運動形式。
這一次7.3級地震,就是由於菲律賓亞板塊向我們歐亞板塊下邊俯衝,導致了這樣一支逆沖型的破裂,這主要是發生在一個擠壓型的環境裏邊。
通過報道,我們發現此次地震道路和建築物的損害比較大?
蔣海昆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次地震震中是在海裏邊,破裂方向主要也是在海裏邊往北東方向擴展,所以它的斷層沒有穿過城市,不是直下型地震,這樣的話它對城市的影響大部分是晃動。總體傾斜它導致的人員傷亡會比整體坍塌會來的相對輕,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地震發生的時候正值上班的高峰,很多人實際上也是在戶外。

台灣花蓮地區餘震不斷,在未來幾天也會發生震級比較高的餘震。未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蔣海昆表示,大的地震發生之後,它實際上總的趨勢是一個有起伏的衰減,就是強度會逐漸小下來,地震的時間間隔會逐漸拉長。但是由於是一次7級地震,強度非常大,根據以往類似大小地震的對比來看,實際上餘震活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在這樣一個過程裏邊,再次發生5級左右,5到6級較強餘震,可能性是存在的,4級餘震更不用說了,這是一個後續餘震活動的特點。
對東南沿海的一些省份,比如福建、浙江、廣東、江蘇,此次地震影響會有多大?
蔣海昆指出,因為這一次地震震級大,距離大陸地區比較近,距離福建沿海基本上就是200多公里不到300公里的距離,所以實際上這邊有感範圍非常大,有感也比較強烈。
一次7級地震到東南沿海地區這邊,包括距離最近的福建地區,轉換成烈度以後大概是4.7,就是5度左右,這樣一個烈度的話震感會比較強烈,但是一般來說不會導致破壞。從它的餘震影響來看,強餘震這邊仍然會有感,但不會造成破壞。
(來源:央視新聞)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