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弦弄西音 95後古箏演奏家馬航:盼在香港奏響古老樂器新「聲」魅力

【點新聞報道】古箏,又稱箏、秦箏、漢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早在戰國時期,箏就在當時的秦國一帶廣泛流傳,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古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音色清麗純美,韻味協永典雅,深受世人喜愛。南北朝時期就有詩人形容古箏音律:「依歌時轉韻,按曲動花鈿」。

青年古箏演奏家馬航來自山西,是古箏九大流派中秦箏的傳人。秦箏流派多抒情,委婉中多悲怨,這一特點在馬航演奏時充分體現。馬航從小深受到秦箏流派音樂的耳濡目染,5歲便開始學習古箏,對古箏展現了濃郁的熱愛。

馬航彈奏古箏。(點新聞記者攝)

作為一個來自山西的95後女生,馬航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副系主任許菱子。曾就讀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教育家、演奏家周望教授和蘇暢副教授;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樊藝鳳教授。3月25日,馬航將在香港大會堂開演「香港古箏學會成立暨馬航古箏音樂會」,屆時她將邀請人生路上的三位老師與她一起演奏,來自北京、西安和香港三地的古箏演奏名家和香港城市室樂團同台表演,馬航稱之為是一場感恩之旅。

她介紹,這次音樂會的上半場會帶來四首傳統作品,展現古箏獨特的音色和韻味;下半場則準備了四首現代作品,結合管弦樂團的協奏方式,借鑑西方音樂的和聲、節奏等元素,形成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

馬航與演藝交響樂團演奏《如是》古箏協奏曲。(資料圖片)

馬航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氛圍,也為古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她也開始嘗試中西結合的音樂形式,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樂器煥發新活力,「相信在香港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古箏音樂會有更多的表現空間和機會,展現出更多的多樣化和豐富的風采。」馬航希望通過古箏和交響樂團協奏的形式,創新演繹經典曲目,體現香港這座國際大都市中西融合的文化底色,促進以古箏為代表的中國民族樂器在香港及海外的傳播,煥發古箏風采。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更是一種表達的藝術。」馬航希望,透過古箏和交響樂團協奏的形式,突出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結合,創新演繹經典曲目,體現香港這座國際大都市中西融合的文化底色,促進以古箏為代表的中國民族樂器在香港及海外的傳播,也希望可以給香港的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受。

嘉賓題詞。(受訪者供圖)

去年她成立了慈航箏團,旨在為香港古箏學子提供一個表演平台,培養年青一代對古箏音樂的興趣。馬航相信,在香港文化藝術交流的獨特環境中,古箏音樂會有更多的受眾和欣賞者。她表示,未來也會堅持不斷地創新,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古箏音樂展示更美好的未來。

香港古箏學會成立典禮暨馬航古箏音樂會。(資料圖片)

購票連接:城市售票網

(攝製組:鄔茜、Sunny,撰文:鄭泳君)

相關閱讀:

「藝術三月」精彩不斷 10大盛事一文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秦弦弄西音 95後古箏演奏家馬航:盼在香港奏響古老樂器新「聲」魅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