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聲|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堅定信心未來可期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工商總會會長李聖潑。

文/李聖潑

早前,國家在2023年的經濟數據出爐,經初步核算,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26萬億元(人民幣),以不變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5.2%,經濟增量超過了6萬億元;國家依舊是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充分證明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韌性,以及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保持高品質經濟成長的能力。近期,本港以至內地都對經濟有不同意見,甚至出現對經濟不樂觀的想法,但筆者想指出,國家以至香港走在光明大道上,發展思路完全正確,我們要對經濟有信心,2024年會看到更大機遇,2025年也會變得更好。

根據世界銀行估算,中國的經濟增量將會是美國的約1.5倍,更是歐元區的約16.5倍,中國經濟202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當中,新產業快速增長、新業態持續向好以及新模式加快培育,為中國經濟的一大新氣象。另外,先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相信更會對經濟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近期,兩地股市表現略顯疲弱,令兩地人民對經濟發展產生疑問,筆者認為,正如月有陰晴圓缺,經濟、股市都有其周期性,有谷底自然會有復甦及高峰,資本是逐利的,看到上市公司市值低但基本面、業績和前景都好,自然會逐漸回來投資。本港財政司司長上月28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經濟未穩的情況下,果斷推出吸引企業、招攬人才以及樓市撤辣等措施,着力推動經濟民生發展,我們要堅定信心,有中央支持帶動、特區政府積極作為,明天一定會更好!

事實上,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全面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助力脫貧,不但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且教育、社保體系也是全球最大;至於香港,則除了是國際金融中心及貿易中心等,也是每年吸引數以千萬旅客來港的國際城市。市場資金往往是逐利的,那裏有商機,就向那裏投入資金,內地以至香港優勢多、競爭力又強,相信兩地經濟會持續向好。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復興之路絕不平坦,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及挑戰,但亦正是這些磨練,才倒逼我們不斷進步完善去攻堅克難,實現高質量發展。現時全球經濟不穩,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在股市等表現未夠強的情況,我們要表現的,並非擔憂或悲觀的情緒,而是各自在本身的崗位做好本分,做好本業同時,也要助力國家發展,帶領同業走出去,吸引資金走進來,大家共同努力,共創美好明天。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2023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三分之一,發出中國經濟光明論的最強音。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來港考察與商會代表座談時,亦指出香港是企業幹事創業的天堂、成就夢想的地方,舉世公認的一流營商環境是香港的「金字招牌」。

對於中國經濟光明論,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大理由讓我們以至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第一是中國(包括香港)有很好的經濟以至產業基礎,以及全球領先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能力,為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二是中國走在正確的發展路上,是全球最安全、最穩定、最可靠的國家之一,企業的發展環境最有保障,尤其是近年來營商環境的加速優化為全球資金、技術、人才提供了卓越的生態;第三則是中國始終以人民福祉為奮鬥目標,擁有全球超大規模市場,體量大韌性強,長期前景看好,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繼續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在中央英明領導下,筆者深信,國家將繼續高質量發展,民營、外資企業可以放膽地幹事創業,兩地人民都會活得更有幸福感及獲得感。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工商總會會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聲|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堅定信心未來可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