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1月25日立法會會議上,有教育界議員關注DSE獲海外高校認可的情況,香港考評局回應,目前有超過600所海外院校認可DSE文憑試,至今沒有任何院校表示不再承認文憑試的資歷。這600多所高校中,既有劍橋、牛津等英國名校,也包括北大、交大等132所內地高校,他們對於香港DSE考生的錄取一直沒有變化。考評局的回覆終於讓一些修讀DSE文憑試,希望海外升學的考生和家長放了心。
DSE成績相當於「香港高考」
2012年,香港教育局建立的大學入學考試DSE,全稱香港中學文憑試(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被稱為「香港高考」,考試科目包括4門核心科目及2至3門選修科目,最終以5至6門最佳成績用於升學。DSE和英國的A-Level、新加坡的O-Level以及美國的AP或SAT一樣,其學術成績可以用來直接申請海內外大學。包括香港大學在內的「八大」(通過JUPAS申請)、劍橋、牛津(UCAS)、墨爾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英聯邦的大學,如果考生用DSE成績申請美國的常青藤大學,還需要額外參加美國的AP或SAT的考試,才能獲得美國高校錄取。
過去十多年來,香港為海外院校輸送了很多優秀的學生,每年幾乎60%以上的DSE狀元都選擇了英美等高校就讀。有這麼多優秀學生憑DSE成績就讀的歷史,海外院校對於DSE的認可越來越高。香港「有錢佬」的家庭一般會讓其子女中學畢業後,選擇赴英國讀大學(香港八所大學學費有政府補貼,個人每年僅需支付4.2萬港元,英國讀大學,每年的學費加上生活成本超過40萬港元,是香港的10倍)。筆者查閱了2023年UCAS的香港申請學生的人數,共有6285名香港學生申請,錄取率超過50%,在國際學生的申請人數及錄取人數上僅次於內地和印度。考生所取得的DSE成績能否獲心儀的大學承認,一定程度上會決定着考生的未來職業方向,香港學生以DSE成績或IB成績獲英國大學錄取的比例一直維持在50%以上,屬於非常好的結果。
DSE對於香港國際教育樞紐不可替代
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第158條提出,香港是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將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讓香港學生更獲益,更有國際視野,專上教育有更專業和優秀的擴展空間和生命力,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城市地位,把香港專上教育提到更高台階。DSE獲得600多所高校的承認,在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5萬多宗的高才通申請獲批,其中有很多高才、專才來港工作,是為了孩子教育,足以顯示這些高才對於香港的DSE教育的認可,筆者研究發現DSE的優勢一直非常明顯,除了吸引內地高才子女來港就讀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推廣,吸引他們的子女來港就讀應該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DSE的優勢:除英文外,其他科目的整體難度和內地的高中一年級相似;成績2年有效,如果第一年有科目沒有考好,可以第二年只參加這門科目的考試;考試時間非常靈活,每年3至5月考試,跨度超過1個月,考生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溫習;除英文科外,可以全中文學習;可以以簡體字答題,不影響成績;如果申請英聯邦的大學,可以以英文課成績來替代雅思;申請內地包括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頂級高校,可以直接取錄。
DSE大灣區開設考場是里程碑
考評局近日公布,在深圳和廣州的兩所港人子弟學校(深圳培僑和廣州暨大港人子弟學校)開設DSE考場,這是DSE衝出香港邁出的重要一步,是自2012年開始DSE以來的里程碑事件。考評局將安排押送車運送試卷,GPS跟蹤(筆者更希望考評局採用北斗跟蹤,避免出現GPS被搗亂的情況發生),2所考場將按照考評局要求,設立保密室放置試卷,有保安駐守,考場也會讓有經驗的老師擔任主任,確保2所考場運作和香港一樣,保持國際水平。
2024年,考評局向5萬多名DSE考生派發了准考證,學校考生會經所屬學校收到,還有1400名於內地就讀的學生報考DSE,其中92%屬於自修生,自修生的准考證將透過郵遞寄出。深圳、廣州2所試點中學,有110名合資格的中六考生,可以在本校參加各科的筆試,考試時間預計10個考試日。
筆者希望考評局可以更加積極一些,除110名校內考生外,其餘1200多名自修生,考評局也應該積極考慮為其提供方便,允許其在深圳、廣州的考場進行考試,而不用舟車勞頓,返回香港參加考試,尤其是大部分考生所在的城市是上海、北京等國際一線城市,2025年同樣應該考慮開設考場。
近年來,美英等國的政客經常對香港說三道四,甚至不惜無根據胡說八道詆毀香港的一切,對香港進行「各種認知作戰」。DSE也是他們攻擊的一項內容,考評局及時澄清,根本沒有家長所擔心的不獲大學承認的杞人憂天的問題。同時考評局也應該更加積極地推廣DSE,協助特區政府發力建設國際教育樞紐。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