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農曆新年將至,今年的除夕日是「年三十」2月9日,也被稱為臘月三十。但不少人翻看年曆發現,自2025年起連續五年的除夕都是腊月二十九,「明年起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的話題近日在內地一度衝上熱搜。「年三十」為何消失了?
由2025年至2029年連續5年,都沒有「年三十」,明年起的除夕分別是2025年1月28日、2026年2月16日、2027年2月5日、2028年1月25日和2029年2月12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畫,這是由我國傳統曆法的規則所決定的。
王科超解釋指,中國農曆月份的安排與月相相關,當月球和太陽的地心視黃經相等,叫作「朔」。這時從地球上看,兩者的位置幾乎重合。從一個「朔」到下一個「朔」,之間的間隔就是農曆的一個月。農曆的月被稱為「朔望月」,平均29.53天;所以農曆月份分大月和小月,大月定為30天,小月定為29天,平均下來一個月的天數就跟「朔望月」的29.53天比較接近。
王科超說,由於月份的起始是根據月相來安排的,具體到哪年有「年三十」,哪年沒有,這完全取決於實際的天象。按長時間的統計結果來看,有「年三十」的比例大約是50%,出現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的情況也是正常的現象。
他補充,不管是否有「年三十」,作為傳統節日的除夕一直都在,不妨礙大家過一個和美幸福的春節。
更多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