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調|Q4銷量比亞迪超越特斯拉的背後

文/上江南

1月2日,特斯拉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汽車交付484507輛,預計2023年銷量為181萬輛,其中60萬輛是中國客戶購買,94.7萬輛是上海超級工廠生產交付的。也就是說,特斯拉三分之一的車是中國人買的,超過一半是中國上海工廠生產交付的。作為特斯拉最大對手的比亞迪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銷售52.64萬輛,按季超越特斯拉。

馬斯克在2023年預言,世界未來十大車企第一名是特斯拉,其他九個全是中國汽車品牌。結果以比亞迪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在2023年第四季度就坐上了世界新能源汽車第一的寶座。國外媒體報道這個超越時,非常不淡定,紐約時報標題用了「預料中的超越」,路透社標題「比亞迪奪走電動車桂冠」,華爾街日報則指「除了產品更新穎、售價更低,比亞迪優勢在於中國電動車市場規模龐大」。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也是世界第一

12月28日,日本共同社報道,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預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共同社援引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的數據,2023年1-11月份中國汽車出口441.2萬輛,同期日本出口399萬輛,加上12月的出口銷量,中國汽車出口有望接近500萬輛,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2016年,日本汽車超過了德國汽車成為世界第一,結果在7年後的2023年,日本汽車第一次被中國汽車擠下了第一的位置,從此號稱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的日本被中國替代。

2023年9月,等待裝船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堆放在江蘇省蘇州港太倉港國際貨櫃碼頭。(法新社)

中國汽車出口最大國家是俄羅斯和墨西哥、比利時、澳洲及東盟,單是2023年前10個月,出口到俄羅斯73.6萬輛,出口到墨西哥33.4萬輛,兩個國家加起來已經超過100萬輛,超過前10個月中國汽車出口總額的20%。此前,俄羅斯一直是德國汽車的主要客戶,由於俄烏戰爭,美國發動北約盟友對俄羅斯實施極限制裁,讓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的汽車等不得不退出俄羅斯市場,巨大的市場機會給到了有極高CP值的中國汽車,而且成倍數增長。筆者不知道德國汽車廠商對於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退出俄羅斯市場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腸子都會悔青?經濟政治化、經濟綁定政治是美國一直在推崇的,目前在俄羅斯,德國的汽車工業廠商已經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另一個市場墨西哥,本來也是美國汽車的重點市場,但由於美國持續加息,導致墨西哥貨幣貶值,墨西哥人經濟承受能力根本支撐不了價格高而且性能不好的歐美汽車,所以轉向了CP值極高的中國汽車,也是發展的必然。截至2023年10月,中國汽車在墨西哥已經佔到了20%的市場份額,墨西哥電動車促進協會主席這樣評價中國汽車:中國能夠在更短時間內,以更優惠的價格交付汽車。不但這兩個國家,而且連汽車製造王國德國,一半汽車司機都希望買中國的汽車了。

單說東盟中的泰國這一個國家,2023年1到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泰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80%,比亞迪和哪吒汽車分別位列前兩位。在東盟,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以超高的CP值超過了一直雄踞第一的日本汽車廠商。

燃油車出口佔比近八成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1-11月,傳統燃油車出口332萬輛,同比增長51.5%;新能源汽車出口109.1萬輛,同比增長83.5%。日本共同社的報道提到,2020年中國汽車出口才100萬輛,2021年翻倍,達到201.5萬輛,2022年躍升311.1萬輛,2023年有望接近5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的增速是奇跡。

中國整車出口的企業,排名第一的是奇瑞,出口量為83.7萬輛,同比增長1.1倍;長城汽車出口28.3萬輛 ,同比增長84.8%;比亞迪出口21.6萬輛,同比增長3.6倍,比亞迪是整車出口增長最快的企業。

2023年6月,觀眾在2023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比亞迪展台了解新能源汽車。(新華社)

在筆者看來,Q4比亞迪超越特斯拉以後,特斯拉就很難再拿回第一的桂冠了。理由很簡單,特斯拉的車型就MODEL Y 、MODEL 3等幾個車型,汽車外觀在近幾年幾乎沒有變化,而且售價較高;而比亞迪不但車型多,外觀漂亮,豪華高檔車仰望U8、SUV、電動巴士等十多個車型,都可以供不同客戶選購。2023年新加坡政府就採購了價值1億新加坡元(約6.34億港幣)的比亞迪電動巴士,這是新加坡歷史上最大的電動巴士訂單。比亞迪的仰望U8超級豪華車已經登上了比亞迪自己打造的世界最大的滾裝船(比亞迪共採購6艘這樣的滾裝船,每艘船可以承載7700輛比亞迪汽車,世界最大),準備出口到中東國家。

美國聯同歐洲盟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進行不間斷地圍堵,但爭氣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依然用靚麗的銷售數據突破了美國圍堵。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60%,每年的增長率也以60%的增長速度進行。在中國巨大的市場裏,內捲出海新能源汽車廠商除了比亞迪以外,還有上汽、吉利、長安、廣汽、理想等十多個廠商,這是中國過去幾十年汽車工業積累的結果,更是一代又一代汽車工業人集體努力的成果。他們抓住了新能源汽車這個風口,抓住了全球汽車能源變革的窗口,快速進入被德國汽車、日本汽車退出的市場,這種趨勢根本不可能逆轉。這裏尤其可以證明,根本不是外媒所大肆渲染的什麼國家補貼,而是汽車工業企業的厚積薄發。筆者認為,2023年就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元年,俱往矣,數汽車廠商,還看中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南腔北調|Q4銷量比亞迪超越特斯拉的背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