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沙頭角開放有機也有危?議員憂違泊盼開放口岸停車場

【點新聞報道】隨着政府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沙頭角禁區迎來逐步開放的發展機遇,也給予市民同遊客打開這個邊境小區神秘面紗的機會。然而,開放發展也帶來林林種種的問題,當區議員又有何建議?

沙頭角既神秘又美麗 充滿人情味

沙頭角位於新界北,與深圳市鹽田區接壤。相傳清朝有位大臣登上梧桐山,看見遠處旭日東升,月亮依然懸掛在西側的海角,因而詩興大發,留下「日出沙頭、月懸海角」的美句,成為沙頭角名字的由來。

隨着政府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沙頭角禁區迎來逐步開放的發展機遇。(點新聞圖片)

翻查歷史,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並以沙頭角河作為分界,劃分香港邊境區,當時內地與香港的居民仍可以自由出入,進行貿易買賣和耕種。到1951年,港英政府將沙頭角共2,800公頃土地,劃為邊境禁區。如市民有意進入禁區,需要當地居民擔保,一同到警署申請禁區紙,每名居民可同時擔任3人,最多連續逗留4天,而中英街更加成為禁區中的禁區,即使有人擔保,也難以申請禁區紙。

97回歸後,特區政府逐步開放禁區,當中包括塘肚、山咀、新村、担水坑、蕉坑和木棉頭村等地,禁區面積大幅減至400公頃,人口亦減至約3000人。「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形容沙頭角有街市、超市、學校、郵局、銀行、公共房屋,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小社區。

相傳清朝有位大臣登上梧桐山,看見遠處旭日東升,月亮依然懸掛在西側的海角,因而詩興大發,留下「日出沙頭、月懸海角」的美句,成為沙頭角名字的由來。(點新聞圖片)

北都發展帶來開放契機 反應熱烈加開自由行

到2021年,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逐步開放沙頭角碼頭作旅遊活動,保安局其後聯同相關部門,制定為期6個月的試驗計劃。由於第一期計劃反應熱烈,政府迅速於2024年1月展開第二期開放計劃,首階段容許每日最多1千名旅客經網上申請禁區許可證後,進入除中英街以外的整個沙頭角遊覽。每日名額包括700名旅行團旅客及300名個人旅客,市民同遊客可於申請日期的上午7時至晚上9時到沙頭角遊覽。

陳月明指,相信第二階段增加名額以及開放自由行,有助更多市民和旅客走入沙頭角,了解這個位處邊界的小社區。(點新聞圖片)

陳月明指出,沙頭角作為禁區,市民很少有機會進入,開放申請自然大受歡迎,反映當地對本港市民有一定吸引力,相信第二階段增加名額以及開放自由行,有助更多市民和旅客走入沙頭角,了解這個位處邊界的小社區。

開放衍生違泊 高維基盼開放口岸停車場

北區區議員高維基認為,普遍居民歡迎開放沙頭角,尤其是政府帶頭改善基礎設施,提升交通配套,例如,新建中英街公園,興建過百個車位的停車場供禁區居民使用等等。

不過,開放也為這個邊境小區帶來各種配套問題。高維基舉例指,有村民擔心部分人選擇駕駛私家車前往沙頭角,並使用電子禁區證,步行進入禁區,屆時禁區外或會有大批私家車違泊,影響包括担水坑村、山咀村等禁區以外的鄉村。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旅遊巴,他估計,700名旅行團旅客會帶來10多架旅遊巴停泊在禁區外,需要足夠的停泊位疏導。

沙頭角邨的公屋。(點新聞圖片)

另一方面,亦有沙頭角居民害怕旅客急增,會衍生治安難題。高維基指,沙頭角邨因地處禁區,多年來採用開放式設計,而且受制於禁區的地積比例,每棟樓只有5層樓高,容易被賊人闖入。

就上述問題,高維基提到,他早前聯同劉國勳立法會議員,舉辦居民大會,諮詢意見,當時房協提出會加強保安,包括增加2名保安員、在公眾地方安裝13支閉路電視、在多座大廈出入口安裝104支閉路電視等,相信有關措施能發揮阻嚇作用。

高維基建議,當局善用已關閉的沙頭角口岸,允許旅客將私家車停泊在內裏的公眾停車場。(點新聞圖片)

第二階段缺中英街 陳月明冀納入開放計劃

至於私家車禁區外違泊,高維基建議,當局善用已關閉的沙頭角口岸,允許旅客將私家車停泊在內裏的公眾停車場,繼而步行進入禁區,減少違泊對周遭居民的滋擾。他又認為,現時公共交通工具的特別班次過於集中於上午時段,而且主要駛經沙頭角公路,建議下午繁忙時段也能增加班次,並且開設使用龍山隧道往返沙田或大埔的新路線。

被問到改善揩施,陳月明則認為,第二階段的開放並不包括中英街,認為當局應該要再探討開放中英街的可能性,尤其街內三個界碑,是重要的歷史見證。與此同時,沙頭角有不少外島和漁業,例如當區的墨魚滑和海鮮就非常有特色。她期待當局因應開放計劃,適時推廣當區海鮮文化和外島旅遊項目,從而發展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沙頭角開放有機也有危?議員憂違泊盼開放口岸停車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