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郭俊峯:加強堵截遣送假難民 簡化通關手續便利深港往來

郭俊峯強調加強堵截加快遣送假難民。(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兩地增合作防水路偷渡 精簡審核程序 今年首10月已遣返1557名

香港面對勞工短缺問題,有部分飲食、清潔或搬運行業僱主違法聘用黑工。今年9月剛履新的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處方一直大力打擊非法工作情況,過去3年拘捕超過3,000名非法勞工。有非華裔人士偷渡來港後當黑工,被捕後即提出免遣返聲請。為此,處方已採取多管齊下措施打擊非法入境行為,並與內地機關通力合作,作出相應行動合力打擊非華裔人士經內地偷渡來港情況,並持續採取大規模遣返行動,今年截至10月已將1,557名聲請被拒者(俗稱「假難民」)遣送回原居地。

香港文匯報今年10月揭發有無牌床位寓所成為「黑工私竇」,入境處即展開代號「銳破」的行動,在有關單位拘捕兩名非法勞工,涉案兩人隨後被判入獄。郭俊峯在專訪中表示,入境處不時展開大規模執法行動,並經常聯同警務處等其他部門採取聯合行動,全面打擊非法勞工。

他直言,留意到有非華裔人士偷渡來港並逾期逗留,進行非法工作,被發現後卻提出免遣返聲請,申請難民資格,聲請不被確立則利用上訴和司法覆核等法律程序拖延離港,繼續留港從事非法勞工,故近年不少被捕的非華裔黑工為免遣返聲請人。

入境處今年首10個月進行14,628次反非法勞工行動,月均近1,500次,共拘捕1,060名非法勞工和396名本地僱主,較去年月均約1,310次行動增逾一成三,過去3年則在超過4.6萬次行動中共拘捕逾3,000名非法勞工,將持續加強執法和宣傳,重點打擊與非華裔人士及免遣返聲請人有關的非法勞工罪行。

加強情報交流 堵截水路偷渡

入境處不時會與警方聯手展開掃蕩黑工行動。圖為一批南亞裔黑工被捕。

他表示,非華裔非法入境者多由內地經水路偷渡來港,入境處已加強與內地執法機關交流情報,上月初便與香港警方及廣東省公安機關進行一連3日代號「獴獵—3」的粵港聯合行動。入境處聯同警方在香港行動中突擊搜查逾218個入境者匿藏黑點,拘捕70人,當中22名男子涉非法入境被捕。廣東省公安機關則拘捕57人,包括7名蛇頭和50名擬偷渡來港的非華裔人士。

郭俊峯透露,他最近到北京拜訪公安部及外交部時,亦與相關單位討論近期流行的非法入境路線和手法,內地機關十分重視有問題,已作出相應行動打擊偷渡來港情況。

簡化程序添人手 處理聲請需時減六成

非法勞工及入境人數統計

截至10月底,約有14,700名免遣返聲請人,其中450人尚待入境處審核其聲請;約1,500人就入境處決定提出上訴,有待酷刑聲請上訴委員會決定;約7,750人被拒絕其聲請或上訴後,向高院原訟法庭提出司法覆核或正進行其他訴訟;約1,650名聲請不獲確立者在囚、還押候審、等候檢控或調查程序,或因其他原因留港,餘下約3,350人正安排遣返。郭俊峯表示,入境處透過簡化審核程序和調配額外人手,每宗聲請處理時間已縮減60%,由統一審核機制實施初期平均約25周,加快至現時平均約10周,並會盡快將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者遣送回原居地。

他指出,特區政府更新的遣送政策已於去年12月7日生效,聲請人司法覆核個案若被高院原訟庭拒絕,即使仍有法律訴訟,入境處仍可遣送離港。經修訂的《入境條例》亦訂明即使聲請人仍等候上訴,入境處也可聯繫有關部門作申請所需旅行證件等安排,以加快遣送工作。

入境處又考慮將包機遣送做法擴展至聲請者主要來源國,尤其是滯港人數較多而未有直航的國家。處方去年已遣送近1,100名聲請人離港,較2021年增加46%,今年頭10個月更遣返1,557名聲請被拒者,較去年同期大增77%,該處會持續安排特別航班執行大規模遣返行動,如今年頭10個月已進行5次大型遣送行動,遣返130名越南籍非法入境者,當中包括128名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者。

簡化通關手續 便利深港往來

隨着今年2月初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截至10月,約1.6億人次經各管制站進出香港,回復至2018年及2019年同期約七成水平。郭俊峯表示,入境處會全力配合特區政府完善陸路口岸的基建設施,並研究引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查驗模式,簡化通關手續,便利深港兩地人員往來和促進經濟發展。

郭俊峯指出,復常通關後各管制站出入境人數逐步上升,如重陽節假期錄得近295萬總出入境人次,10月22日單日更錄得99.9萬出入境人次,創復常通關以來單日新高。入境處會密切留意各管制站旅客流量,靈活調配人手。

同時,入境處與有關政府部門和內地有關單位成立工作專班,積極研究如何在「一地兩檢」安排下引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查驗模式,在此通關模式下,出入境雙方自助通道和櫃枱將在兩地口岸邊界線上並排建立,旅客只需排一次隊、檢查一次證件,就可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

新皇崗口岸採合作查驗模式

特區政府亦正推展皇崗口岸重建工作和規劃重建沙頭角口岸,「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預計率先在新皇崗口岸實施,並研究推展至沙頭角等其他重建口岸,但羅湖口岸礙於現時的環境限制,羅湖橋上難同時設置港深兩地櫃枱和自助通道,暫較難採取此模式。

入境處會全力配合保安局積極研究在未來新建設的口岸採用創新通關模式。郭俊峯表示,入境處於2021年12月推出「非觸式e-道」服務,以容貌識別技術讓已登記香港居民用加密二維碼自助過關,今年7月「e-道」服務擴展至來港就讀學生、外傭及輸入勞工,共42萬人受惠。現時所有管制站都設有「非觸式e-道」,並已有逾3,900萬人次使用,約佔同期出入境人次四成。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劉啟業)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郭俊峯:加強堵截遣送假難民 簡化通關手續便利深港往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