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深港問答•生育篇1|「我」為什麼不想生育?這屆年輕人這樣說

【點新聞報道】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香港已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香港九龍婦女聯會於11月2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施政報告中有關生育的措施公布後,香港僅34.9%受訪婦女有生育計劃。而與香港一水之隔、被譽為「全國最年輕城市」的深圳,其出生率於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達到高峰後,出現明顯下滑態勢,由2017年的25.45‰下降至2022年的13.52‰。

面對如此現狀,兩地政府都在積極出台相關政策以鼓勵生育。那麼,深圳與香港年輕人的生育觀如何?一些年輕人為何拒絕生育?他們認為生育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本期深港問答,一起聽聽深港兩地年輕人的聲音!

女性:保持身材,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價值更重要

「如果他(另一半)堅持要小孩,那就讓他生去好了,為什麼要讓我生呢?」深圳市民劉小姐是一名零零後,對於未來是否生育,她有着明確且堅定的選擇:不生。在她看來,生育是不利於自己未來發展的,她認為生育之後會面臨身材走樣等問題,再回歸到職場上也變得很困難。

作為過來人的深圳三胎寶媽蘇女士則表示,自己很喜愛小孩,但同時她也十分理解女性的不易。結合自己和身邊已育朋友的經歷,她提到,很多女性在生育後會變得不自信,並且帶孩子非常辛苦,會導致一些人情緒變得不穩定,甚至產生抑鬱的症狀。「尤其對於在職業方面有較高追求的女性來說,生育對此會影響很大。」

還有一些受訪者表示暫時不會考慮生育,因為當前的精力主要放在事業上,沒有過多的時間照顧小孩。新婚不久的香港市民程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妻子有生育的計劃,但當前很難分出時間生育、養育小孩,希望先把自己的事業做好,將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資源。

現實:經濟壓力大,生育、養育耗時耗力耗財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年輕人面對生育問題時更加趨於理性與現實。縱使兩地政府推出生育獎勵政策鼓勵生育:深圳首胎二胎三胎分別補貼7500元、11000元、19000元人民幣,香港獎勵2萬元港幣現金等,似乎也很難改變沒有生育意願的年輕人的觀念。而在諸多抗拒生育的因素中,除了女性自身原因,深圳、香港市民提到最多的無疑就是房子和教育。

深圳寶媽周女士的二寶剛滿2歲,在被問到將來是否會拚三胎時,周女士表示拒絕。她說,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各種開銷、時間成本都多了很多,是不會考慮三胎的。

育有一子的深圳市民王先生直呼「養育小孩確實增加太多負擔了」。他表示自己身邊有很多年輕朋友都不願生子,甚至不願結婚,一方面是經濟壓力大,尤其在一線城市,教育成本、房屋成本都很大;另一方面是年輕人不願走老一輩人的生活道路。他解釋道,生育之後,小孩還需要培養,比如興趣、愛好等等,更需要花很多時間陪伴,「不是生下來把他丟一邊就不用管了。」

香港市民許先生表示,在香港生活各種成本都很高,工作之餘還要參與小孩子的學業教育、作業輔導,給家長帶來不小壓力,感到分身乏術。程先生提到,身邊很多年輕人僅僅在生育這一個環節,都感到有困難和壓力,並且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面臨和自己一樣的競爭與壓力。

生育條件:房子、教育是硬條件,帶娃人手要充足

在沒有生育意願的年輕人當中,有人是從觀念上不願生子、更注重自我的發展,而有的人則是因為現實條件未達到、不得已而拒絕生育。那麼,滿足什麼條件才會讓更多的年輕人增加生育意願呢?深港市民普遍提到要降低住房成本和教育成本

深圳市民譚先生認為,如果房價低一點,讓年輕人能把房子搞定,願意結婚生子的就多了。王先生也提到,如果能把房子及教育成本降下來,應該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生育。

「在香港好多年輕人可能自己都沒有住的地方。」香港市民程先生表示,年輕人自己住房都有困難,更何況多個小朋友。他認為如果香港的教學、住房等民生問題得到改善的話,會鼓勵到年輕人生育。

此外,有充足的人手幫忙帶娃,讓年輕人能更好地兼顧工作與育兒也是十分重要的。周女士表示,深圳大部分是外來人口,她和愛人也是外來到這裏工作、定居。「面臨到有小朋友時,肯定需要有人幫忙帶。」她提到,聽說有政策鼓勵企業幫助職工家庭照顧未入幼稚園的小朋友,如果企業真的能把這個落到實處,還是很實在的。

採訪拍攝:曹燕玲、田欣妍、王凱輝、丁一寧、子言

素材整理:田欣妍、曹燕玲

視頻剪輯:田欣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深港問答•生育篇1|「我」為什麼不想生育?這屆年輕人這樣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