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走了

【點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基辛格博士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他秘密訪華,與中方攜手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總統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今年7月,基辛格訪華,這是他最後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自1971年作為總統特使訪華以來,基辛格訪問中國逾百次,為增進中美兩國友誼和人民福祉作出歷史性貢獻,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美外交的常青樹」。

秘密訪華促使中美建交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從華盛頓出發,開始了從東南亞至法國的訪問。外界看來平淡無奇的行程,卻讓基辛格既緊張又興奮。他將作為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特使秘密訪華。基辛格此行有兩個任務,一是商談尼克松訪華日期及準備工作;二是為尼克松訪華進行預備性會談。

基辛格的這次絕密行程被命名為「波羅行動」,意指此行像700年前的探險家馬可·波羅造訪遙遠神秘的東方一樣,充滿了未可知。與那位冒險家相比,美國人的最大挑戰,或許並不是橫亘於中美間遙遠的地理距離,而是如何跨越那道經過二十多年相互對立、相互隔絕形成的巨大精神鴻溝。

基辛格博士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新華社資料圖)

1971年7月9日至11日,一架巴基斯坦民航波音707客機準時降落在北京南苑機場。葉劍英、黃華、熊向暉等人早已等候在此,迎接遠方來客——美國總統特使、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機場沒有舉行任何儀式,簡單的寒暄後,葉劍英陪同基辛格坐上車,朝釣魚台國賓館駛去。這座昔日的皇家園林及行宮,已成為當時新中國領導人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專責招待各國元首及貴賓。

釣魚台國賓館建有十多棟別墅樓房,大部分以編號命名,周恩來總理就在「5號樓」跟基辛格博士一行展開隔絕了20多年的中美雙方會談,啟動歷史新篇章。這次秘密訪華,促成了之後尼克松總統訪華和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翻開了中美關係和國際政治的嶄新一頁。

基辛格一行在北京停留了48個小時,中美雙方就兩國關係正常化的一系列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不久後,中美雙方同時發表了關於基辛格訪華的公告,並宣布了尼克松即將訪華的消息。消息轟動了世界,也讓中國人極為震驚,普通的中國人從此記住了「基辛格博士」這個人和稱呼。

秘密訪華之後的半個世紀時間裏,基辛格訪華逾百次。他作為見證這段歷史的「常青樹」、中美關係大門打開的推動者,為中美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生前五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1972年,基辛格陪同尼克松總統踏上了訪華的行程,首次見到了毛澤東。在與毛澤東見面時,會客室內簡單樸素的陳設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整個房間的陳設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學者的隱居處,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全能領導人的會客室。」

1973年2月、11月,毛澤東與基辛格兩次見面長談,詳細闡述了他對「一條線」外交戰略的構想。基辛格認識到,「在政策執行上,毛澤東可以相當務實;在政策構想上,他總是努力抓住大原則。」

秘密訪華之後的半個世紀時間裏,基辛格曾訪華逾百次。(新華社資料圖)

1975年10月、12月,毛澤東與基辛格進行了最後兩次談話,盡管深受疾病困擾,但他仍顯示出「無比堅定的意志力」,表達了「與一套復雜的戰略意識相抗爭的革命信念」。

在基辛格的視野中,毛澤東是一位雄才大略、極為睿智的歷史巨人,「畢生為徹底改變中國社會而努力奮鬥」。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逆轉了近代以來由盛轉衰的趨勢,恢復了昔日的大國地位與歷史榮光,逐步發展為一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新興強國。

熟悉中國的基辛格,撰寫了《論中國》《白宮歲月》等著作,生動講述了中國故事,成為近距離觀察毛澤東和中國社會的「異域之眼」。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曾表示,第一次訪問中國後,他此後已有100多次踏上這片土地。基辛格曾說,「中國是我交往最久、最為深入的國家,中國已經成為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上世紀70年代,基辛格負責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承諾美國將逐步減少駐台的軍事力量,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及不支持台灣獨立,這為當年尼克松訪華的中美高峰會議鋪路,並成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奠基石,結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之間長達23年的敵對與隔閡,並於1979年建交,從而完成了戰略性的外交政策轉變。基辛格自稱專長是「認識中國的每一代領導人」,並對「中國思想和中國人民有濃厚的興趣」。

2011年5月17日,《論中國》在美國發售,記錄了四十年來基辛格與中國幾代領導人的對話實錄,記錄了包括中美建交中的互動、三次台海危機、改革開放和鄧小平訪美等歷史節點上的重要細節。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世,享年100歲。(央視新聞)

今年7月20日,早已卸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是以個人和民間的身份來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兩人在午宴上深入地聊了很久。

「中美關係永遠和基辛格這個名字是連在一起的。」習近平說,「中國人重情講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不會忘記你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到:「我欣賞中國人,以及中國人的耐性、敏銳、家庭感以及他們代表的文化。」書的扉頁上如是說:「這是基辛格首度用一本專著的篇幅去講述一個他親密接觸了數十年的國家。」「中國的政治家們在面臨內憂外患之際,已經發展出了一套戰略思想準則,崇尚敏銳、耐性和迂迴,超過武力征服。」

基辛格:中美不能無休止對抗

面對深刻變革的世界格局,晚年的基辛格仍積極推動中美和平發展,他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看法受到了過多美國內政治觀點的影響,美國不能與中國進行「無休止的對抗」,處理地緣政治問題需要「尼克松式的靈活性」。

基辛格不止一次強調,美中合作對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兩國都確認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秩序,雙方應把友好與合作作為共同目標,並為此做出不懈努力。」

去年11月,99歲高齡的基辛格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於同月舉行的面對面會晤表示讚賞,他形容「習拜會」為兩國「搭起了橋樑」。基辛格表示:「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定要互相溝通。」

「中國和美國有可能在不相互威脅全面開戰的情況下共存嗎?我過去認為可以,現在仍然認為可以。」基辛格在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曾這樣說。

今年10月,基辛格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上講話。(新華社)

今年10月24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在紐約舉行年度頒獎晚宴,兩國領導人向晚宴致賀信。晚宴向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頒獎,表彰他為中美關係發展所作的卓越貢獻。

百歲高齡的基辛格在接受頒獎時,全場嘉賓報以持久熱烈掌聲。他在獲獎致辭中說,「我一生中一半時間都在為美中關係工作」,美中之間的和平與合作至關重要,符合兩國和世界的利益。基辛格呼籲美中兩國共同推動雙邊關係重回正軌,「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樣,我們能找到克服困難的出路」。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世 享年100歲

謝鋒發文悼念基辛格 稱這是中美兩國和世界的巨大損失

(有片)點論香港|百歲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洞見與睿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走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