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超燃!航天團再訪港 這些故事你還記得嗎?

文/金麟

香港的航天科技迷們,福利來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今起訪港4天,訪問期間,代表團將出席明天(29日)在香港體育館(紅館)舉行的「全港歡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大匯演」,亦會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揭幕,並將與香港創科界、大中小學師生面對面互動交流。

本次航天團成員包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以及四名航天員,包括參與中國空間站建造的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劉伯明、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陳冬,以及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張陸。此次也是時隔6年,再有航天員訪港。

今次也是時隔6年,再有航天員訪港。(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此次訪港的四名航天員,有三人都曾經到訪過香港。劉伯明更是第三度訪港,航天員陳冬和女航天員王亞平都曾在2017年到訪過香港,陳冬當年還到小西灣一間中學,和同學分享在太空養蠶的實驗成果。時光倒流,快來看看那些讓香港的航天科技迷尖叫的高燃瞬間吧!

王亞平曾分享太空經歷 勉港生追夢

2017年9月26日晚,訪港的「80後」女航天員王亞平,給香港學生帶來了一場生動的講座。她勉勵有志成為航天員的香港年輕人,努力向夢想進發,將來一定有機會為祖國航天事業作貢獻。

2017年,香港學生爭相與王亞平自拍合照留念。(資料圖片)

一名學生問王亞平從太空上觀望地球的感覺,王亞平回答說,人們身處地球時,會覺得地球很大,但她在太空上卻感到星空無限廣闊,人類和地球極其渺小。她呼籲,到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希望大家好好愛護和珍惜它。

當被問到下一個目標時,王亞平說:「往更深更遠的太空探索。」她笑言,若有機會登月的話,她會穿上嫦娥服裝,抱着兔子,來個真正的嫦娥奔月。此話一出,引得台下大笑。

在演講中,王亞平從她小時候的夢想開始講起,長大後一步步成為航天員的歷程娓娓道來。每當提到她和隊員們如何克服重重困難,以及為了完成祖國賦予的使命而堅持時,台下觀眾都激動地鼓掌。

2017年,香港女學生獲得由王亞平(左)送贈的禮品,十分開心。(資料圖片)

至於香港年輕人能否成為航天員,王亞平說,國家首兩批航天員都是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出來,以後會從科研人員等其他職業當中挑選,所以只要努力學習和裝備自己,香港年輕人也有機會成為航天員,探索太空宇宙。

陳冬曾回信港生:等你來「出差」

參與「帶着我的夢想上天宮」徵集活動的香港培僑中學中三B班的陳蔓琳,於2022年7月收到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指令長陳冬從中國空間站發來的回信。陳冬在回信中就憶起自己在高考前夕守在電視前觀看香港回歸祖國儀式時的場景、為實現飛天夢想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我也會繼續保持好的狀態,也許有可能下次我們一起執行飛天任務,不要讓我等太久喲!」陳冬通過這封回信,向廣大香港青少年發出真誠的邀約。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指令長陳冬在中國空間站拆閱並回覆了香港培僑中學學生陳蔓琳的來信。圖為陳冬拆閱陳蔓琳的來信。(資料圖片)

陳冬回憶說,就在跟陳同學一樣的年紀,自己和幾個小夥伴躺在地上看夜空,發現有一個會動的亮點。哥哥當時告訴他,那是衛星。從那天起,太空第一次闖進了陳冬的世界。

那時,陳冬還沒有現在的孩子這麼幸運,可以觀看電視直播和太空授課,他只能去圖書館找關於衛星和太空的書來看。「但是,夢想的種子一旦種下,只要你願意澆灌汗水,它就會發芽並且茁壯成長。」

陳冬回憶起,自己1997年守在電視機旁全程觀看香港回歸儀式時的驕傲和自豪之情。「雖然那時你還沒有出生,無法感受當時人們慶祝香港回歸的振奮與喜悅,但今天的你可以和祖國的每一個孩子一樣,有夢想,有熱愛,感受着生活和成長的喜悅。」2017年,陳冬應邀參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活動,曾和香港的青少年朋友們面對面溝通交流。當時,他所接觸到的香港小朋友舉止談吐非常得體,很有自信,思維也很活躍,天馬行空,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在回信的最後,陳冬向陳同學和香港的青少年們發出祝福:「置身群星之間,遙望祖國臂彎裏東方明珠燈光璀璨、熠熠生輝。送上來自太空的祝福,願你不負韶華,勇敢追夢,未來的每一天都像太空的星星一樣閃閃發光,為美麗的祖國,為美麗的香港貢獻屬於你們的光和熱。」

此外,2016年,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和景海鵬一道,在太空完成由香港中學生提出的三項科學實驗「水膜實驗」、「太空養蠶」、「雙擺實驗」。他期待香港的小設計師們和所有熱愛航天的青少年加入太空人行列,飛上太空,探索宇宙奧秘。

當時,陳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香港中學生的設計充滿奇思妙想,他們已就這些實驗做好了充分訓練,將在天宮二號、神十一飛船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開展。「我相信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你們很期待,我們同樣也很期待」。身為一對雙胞胎兒子的父親,陳冬對青少年航天夢想充滿期許。他對香港的小設計師們和所有熱愛航天的青少年朋友說,「期待有一天你們也能夠加入到我們的行列,飛上太空,親自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劉伯明曾與港生「天地對話」 表演在太空喝功夫茶

2021年9月3日,「太空出差三人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與香港青年學生代表實時「天地對話」。航天員們與香港的學生進行了精彩的對答,並當場演示了太空踩單車及耍太極,以及在太空中如何飲水。航天員精彩的演示不時贏得現場觀眾的振振掌聲。

2021年9月,劉伯明與港生「天地對話」。(點新聞資料圖)

當時,航天員帶領參與者參觀太空艙,介紹艙內的設備,包括「餐廳」,展示包括朱古力的即食食品,又介紹艙內的日常生活設備,包括雪櫃、微波爐等電器。參與同學亦透過直播,參觀了航天員的睡床,從床旁邊的窗看太空下的地球。

亦有同學問及太空中的水源,希望航天員展示如何飲水。劉伯明回應指,「再生水」主要有兩部分,一是艙內收集的冷凝水,二是航天員所收集的尿液,通過尿液處理形成的蒸餾水。他又表演在太空喝功夫茶,擠出「功夫茶球」後吸茶,並笑問「我的表演還可以吧?」獲得現場的一片掌聲。

科技是我們共同的強國夢

2021年6月22日下午,負責「長征」「神舟」「北斗」「天問」「嫦娥」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的科學家團隊抵達香港,展開為期5天的訪問。科學家們赴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和6所中學舉辦講座,並參加「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

此次航天團到訪香港,就在全港掀起青年和學生間的「航天熱潮」,香港青年人表示「既新奇又親切」。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笑談:「『嫦娥探月工程』對香港來說應該特別有親切感,但不是因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名字裏有『月娥』兩個字,是因為香港的高校參與了這個工程。事實上,香港擁有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一直在不同的科技領域上貢獻國家。香港需要更多有志投身科學研究的年輕人,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不怕艱苦、勇於創新。」

期待和崇敬的眼光預示香港未來充滿希望。2021年航天團訪港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趙小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次航天科學家團隊訪港,受到的熱烈歡迎超出想像。龍樂豪院士今天上午在港大做完講座已經12點了,但在場的學生沒有一個人離開。龍樂豪院士講座結束後,學生們將龍樂豪院士團團圍住,提問非常踴躍,並紛紛和龍院士合影,現場非常熱烈。「看到這些學生圍着我們的院士不願意離開,那種期待和學術崇敬科學的眼光,就這個眼神,我們就看到香港未來一定大有希望!」

2021年航天科學家團隊訪港,受到的熱烈歡迎超出想像。(點新聞資料圖)

緊握的雙手是赤誠的愛國心。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吳波教授團隊,是國家深空探測重大科學工程的香港「老友」,也是香港唯一參與國家升空探測的科學家團隊。有趣的是,「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講座主講嘉賓、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在講座前與香港科學家合影留念時,緊緊握住站在身邊的容啟亮教授的手,直至合影結束。這一瞬間,內地與香港頂級航天科學家手牽手,正是這些年來,兩地科學家並肩同行、貢獻國家的絕佳寫照。

2021年航天團訪港期間,培僑書院學生親製畫作感謝航天團。(資料圖片)

培僑書院學生親製畫作感謝航天團。培僑書院4W班學生黃凌越和培僑書院其他師生一起,共同向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送上了親手製作的畫作。畫作除繪上中國航天工程的多個模型和五星紅旗外,還寫上「中國航天 感謝有你」以表達對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的感謝。

黃凌越在畫作中寫道:「你們好!我是培僑書院的一名小學生,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謝你們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努力學習,頑強拚搏,創造中華民族未來的星辰大海!」

「1731」克月壤的特殊意義

2021年航天團訪港,帶來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取得的部分月球土壤,並在香港首度作公開展覽,讓香港市民一同分享國家航天事業的驕人成就。「1731」每一個數字都有特殊意義。「17」,可以理解為中國探月工程走過了17年。「3」,指的是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1」,指的是這一系列的工程任務都是一次成功。

2021年,市民為一睹月壤真貌的熱情。(點新聞資料圖)

展覽現場,月壤被密封在一個透明的「水晶球」中,在燈光下,放在稜台裝置上低速旋轉。展覽不僅展示了月壤及嫦娥五號的一些設備,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篇幅介紹了錢學森、錢三強等在中國航天史上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當時,眾多市民踴躍前去「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觀看月壤。89歲高齡的劉陽修,特意一個人搭車由新蒲崗家中前往灣仔會展中心,去參觀由嫦娥五號帶來的月壤。「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很快,令我倍感自豪,後人應該銘記中國科學家的貢獻。」「期待着航天員再來香港。」

兩年未見,其實我們一直心連心

雖然闊別兩年,但是香港與航天團的聯動一直從未間斷,香港市民對於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興趣頗濃。

中國空間站的「天宮課堂」,曾設香港分課堂。(點新聞資料圖)

香港一直有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表採樣返回任務;另外,「落火狀態監視相機」亦為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提供支援。政府也一直積極培養創科人才,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同時加強學生在課程以外吸收更多資訊科技的新知識和應用。

另一方面,香港太空館自2009年起,多次統籌「少年太空人體驗營」,每次在暑假期間挑選30名中學生前往北京及酒泉等地參與航天訓練活動,包括親身體驗航天員的訓練,以及與航天專家及航天員會面交流等,從而了解國家航天科技發展成就。

多說一句,此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港,明日(28日)下午會出席在香港體育館(紅館)舉行的「全港歡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大匯演」。民政總署今日下午1時起在20間民政諮詢中心免費派發共約5000張門票,每人限取兩張。有派發點工作人員表示,市民熱情度很高,一個多小時就派發完畢。看來香港市民對航天團的這份熱情依然「高看一眼,厚愛三分」。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

點觀香港|航天團訪港期待港產「太空人」 兩電明年下調電費

(有片)航天團訪港|陳冬:地球上最亮的坐標是祖國 在太空看到港澳並拍下照片

(有片)航天團訪港|王亞平:三次太空授課感榮幸 夢想+努力就能成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超燃!航天團再訪港 這些故事你還記得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