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應特區政府邀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今日(28日)抵港,進行4天的訪問。代表團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林西強副主任帶隊,成員包括參與中國空間站建造的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劉伯明、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陳冬、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張陸,以及載人航天工程系統相關領域專家。

代表團今日下午出席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的媒體見面會,介紹載人航天工程建設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林西強在致辭時表示,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此次到訪主要是向香港和澳門同胞報告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最新進展,分享中國空間站圓滿完成建造的喜悅,推動港澳地區更多參與載人航天事業。在港澳期間,代表團主要活動安排包括:一是與港澳特區大、中、小學的師生互動;二是與港澳特區科技教育界人士交流;三是在香港舉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開幕式。
林西強在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情況時稱,1992年國家決策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明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以「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為代表,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第二步通過實施「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等一系列飛行任務,突破了航天員出艙、空間交會對接、推進劑補加等關鍵技術,為建造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第三步任務中,突破了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命保障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通過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3個空間站艙段、4艘載人飛船、4艘貨運飛船等12次飛行任務,在軌實施兩次艙段轉位。中國空間站於2022年12月全面建成,中國的太空之家遨遊蒼穹。從1992年到2022年,30年來工程全線砥礪奮進,幾代人不懈追求,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圓滿實現。

此外,林西強宣布,今年10月30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面前,由航天員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了空間站組合體。這是在軌首次獲取的以地球為背景的中國空間站全貌圖像,也是第一組反映空間站全構型的工作照。
林西強指出,當前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已經從以突破技術為主的空間站建造階段,進入以突出效益為主的全面應用與發展階段,從近地軌道邁向地月空間走向深空。在為期10年以上的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航天員長期連續駐留空間站,每年進行兩次飛行乘組輪換,一到兩次物資補給,按需對空間站設施設備進行維護維修和升級更換,確保空間站長期在軌穩定運行,建立完善體系高效、水平領先的國家太空實驗室,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試驗與技術試驗,持續產出高水平應用成果,研製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載人飛船和運載火箭,實現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更新換代,發射具備節點艙功能的多功能艙段,形成十字構型組合體,滿足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任務不斷發展的新需求。
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方面,林西強稱,今年載人登月任務已經中央政府正式批准立項,總的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開展月球科學考察及相關技術試驗,突破掌握載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駐留、人機聯合探測等關鍵技術,完成登、巡、採、研、回等多重任務,形成獨立自主的載人月球探測能力,推動載人航天技術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發展,深化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的認識,為月球科學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針對這一目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前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論證的基礎上,已全面部署開展各項研製建設工作,包括: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着陸器、登月航天服等飛行產品,新建發射場相關測試發射設施設備等。
林西強強調,中國載人航天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走自信自強、自主創新之路,加強載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管理好、應用好、發展好中國空間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為建設航天強國,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