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論 | 以創科為引擎   力促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由此成為2023年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的高頻詞。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月底發表的施政報告中,以較大篇幅提出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重點施政方向包括鞏固各項優質產業,積極發掘新增長點,推動創新科技、醫藥研發、新能源交通等新興產業,維持香港的競爭力,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共同舉辦的「領航『9+2』·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今日(24日)上午在香港舉行,論壇主題為「高質量共建大灣區」,與會嘉賓就大灣區如何錨定新的歷史使命、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性實踐、不斷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進行深入探討。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審時度勢,基於我國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的深刻變化,洞察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做出必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大判斷。二十大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出戰略部屬,包括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今年4月,習主席在視察廣東時特別強調,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如何高質量推進大灣區建設這一戰略?今年來,包括香港在內的不少兩地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及社會各界人士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今天在論壇致辭時就開宗明義地指出,高質量共建大灣區,應牢牢把握好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鼎新」帶動「革故」,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科新高地。

李大宏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重塑全球經濟和產業結構,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形勢日益複雜化。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需要立足全球視野,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不斷拓展以「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為脊樑的大灣區創新資源集聚空間;應加速創新資源的互聯互通與開放共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創新高地的對接和合作,實現科技創新要素的全球配置。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論壇並致辭時亦強調以創科為引擎,力促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他表示,創新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央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把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提升到國家層面,深港兩地將共同推進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為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做出貢獻。

創新作為香港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本屆特區政府做好頂層設計,用適切的政策為創科發展「開綠燈」,着力打造適切的創科發展生態。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針對創科發展的措施,結合香港優勢和兩地力量發展創科,是香港未來極為重要的發展引擎。

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勾畫出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獨特地位和影響力。伴隨着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下一個中國」的驚艷亮相,必將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也必將為大灣區的加速融合、強勢崛起帶來澎湃動力,更將為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論 | 以創科為引擎   力促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