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上半年火爆內地的首部反詐電影《孤注一擲》點映3天便斬獲了5.36億元票房,成功拿下中國影史點映票房冠軍。周邊好友紛紛熱議,盤點電信詐騙的套路,分享反詐經驗。
然而,前兩日網上一則「賣狗肉計中計」的新型網絡詐騙新聞卻讓港人大跌眼鏡,怎麼賣「狗肉」也有詐?騙子套路真是防不勝防。網友直呼「此類騙局專為食客量身定製,以後老饕們吃肉需謹慎,還是改食素吧!」
「賣狗肉」的背後竟然是「毒App」
「賣狗肉計中計」騙走百萬元。近日,社交媒體出現兩個出售「香肉」的專頁,疑似兜售狗肉,遭保護動物人士口誅筆伐,批評食狗肉行為。經香港警方初步調查,懷疑有騙徒開設社交專頁,藉出售「香肉」之名要求顧客轉賬繳付訂金,或傳送連結誘使顧客下載懷疑虛假手機應用程式訂貨。假app誘騙顧客輸入銀行登入名稱、密碼及理財PIN碼,騙徒其後登入銀行其戶口轉走存款。
可惡的是,騙徒的「毒App」關聯的轉數快賬戶居然是「香港流浪狗之家」的捐款戶口。「香港流浪狗之家」昨已就賬戶被盜用向警方報案。「香港流浪狗之家」創辦人Angela強調,「香港流浪狗之家」從未售賣狗肉或進行狗肉買賣交易,保留採取法律行動之權利。
保護動物人士Bella說,「騙子太可惡,盜用流浪狗之家或許是為繼續設計騙局作準備吧,也許下一個受騙的群體就是我們這些動物保護人士啦!」

毒App可遠程控制手機!其實,今年9月,香港警方就提醒已經出現惡意手機App盜取銀行款項的手法,讓人擔憂的是,「毒App」居然可以遠程控制受害人手機。
本月初,一名60多歲男事主在Facebook看到平價即食麵廣告,因賬戶名稱與一個知名外賣App相同,遂按指示下載App及轉賬25元付費,結果一連兩日遭騙案轉走戶口內逾41萬元現金。今年9月中至前日為止,警方共接獲11宗「毒App」網購騙案,合共損失136萬元,每宗個案損失由9000元至41.5萬元不等。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署理警司葉卓譽提醒,「毒App」會假裝為電子購物平台,並且不斷改名,比如「第壹商城」、「港澳商城」、「88雜貨舖」等,顧客無論訂購什麼商品或服務,都會被要求支付小額運費。當顧客付費時,「毒App」便會出現一個虛假銀行登入頁面,要顧客選擇銀行及輸入相應銀行用戶名、密碼和6位數保安編碼。
因「毒App」於安裝時會要求給予完全控制權,騙徒便可暗中取得受害人輸入的所有資料,並且能遠程控制受害人的手機,利用資料登錄受害人銀行賬戶轉移資金。
警方呼籲市民,切勿隨便下載任何來歷不明手機App,在下載操作中要特別留意,比如,所有程式都經由官方渠道下載、使用防毒軟件、注意手機耗電量及監察網絡流量有否異常增加。若懷疑自己遭受詐騙,應保留相關信息並致電18222或報警求助。
警惕!AI變臉換聲詐騙全球蔓延
AI技術運用的倫理問題一直是全球熱議的話題,美國微軟公司2018年提出的AI倫理準則應該最具代表性,即「公平、可靠安全、隱私保障、多元包容、透明責任」。一邊是科學家、社會學家為AI技術謹慎發展爭論不休;另一邊,犯罪團夥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研究利用AI人工智能「換臉」、「換聲」,通過「深偽技術」實施詐騙。
「10分鐘被騙走430萬元」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鐘內被騙430萬元,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郭先生的好友撥來視訊通話,對面是熟悉的面孔和聲音,一番寒暄後,好友提出有朋友在外地投標,需要借用郭先生公司賬戶過一下款。郭先生的微信好友在要了卡號後,聲稱已經把錢匯到了郭先生的賬戶,還把銀行轉賬底單的截圖發給了郭先生。
基於視訊聊天信任的前提,郭先生沒有核實錢是否到賬,就把錢打給了對方提供的陌生賬戶內。等郭先生再次聯繫該微信好友,表示事情已經辦妥,沒想到對方回覆了一個「?」。郭先生這才心生疑竇,打去電話兩人一對,這才意識到遇到了「高科技」騙局。
其實和他微信視頻過的「好友」,從臉到聲音都是假的。郭先生為啥沒認出來?AI換臉和仿聲發揮了作用。郭先生稱,「在視頻中確認了面孔和聲音,才放鬆了戒備」。
回頭覆盤,郭先生唯一的操作失誤,就是沒仔細確認錢到賬,就給對方先打了款。而他之所以會這麽做,是因為已經在視訊裏看到了「好友」的臉、聽到了「好友」的聲。
今年5月,「AI詐騙正在全國爆發」登上內地微博熱搜榜首。有網友流露出擔憂,「臉不能信,聲音也不能信,手機另一端,我還是我嗎?」。

識別「深偽技術」破綻有妙招。香港警方專業人士提醒,從現時的程度看來,「深偽技術」技術仍有不少缺陷,例如聲音會較「生硬」及「粗糙」,市民若收到懷疑是模擬家屬的聲線電話時,應保持冷靜,可先嘗試聯絡當事人,以確認對方的現況,切勿輕易將金錢轉給別人。並且,視訊要特別留意手指在鏡頭擺動的動作。「AI變臉」會因數據不完整及電腦運算力不足,無法應對突然改變的畫面,令手指動作變得模糊和遲滯。市民若有懷疑,只要叫對方在視像中做出用手指橫過臉部的動作,便可看出上述破綻,即可判定這可能是一個假影像。
據GASA及Gogolook近日發布的《亞洲詐騙調查報告》稱,「亞洲地區面對的詐騙風險與挑戰正急遽上升,迫切需要加速推動防詐實務區域性合作交流以及提升公眾詐騙防範意識。」
不過,近日一則關於緬北電騙據點瓦解的新聞叫人拍手稱快,中緬開展聯合執法取得重大戰果,於11月中旬抓獲緬甸北部果敢自治區「明家集團」犯罪集團分子,集團首腦明學昌在負隅頑抗多日後畏罪自殺,其子女明國平、明菊蘭、明珍珍等人被移交中國公安機關。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瑪麗亞·康妮科娃寫的《我們為什麼會受騙》一書中談到「騙子的核心原則是:操控他人的信任。」
可是,當我們失去信任時,這個世界還會剩下什麼呢?
所以,騙子在偷錢的時候,不知不覺也在偷走我們對美好世界的信任。
(點新聞記者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