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金麟
「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3今日(15日)在香港舉行,論壇的主題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香港的機遇與擔當」。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在致辭時表示,在當前逆全球化趨勢抬頭、一些國家對香港「去功能化」的挑戰下,香港要始終高舉開放的大旗,發揮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同國際經貿規則順暢銜接的優勢,為國家制度型開放當好轉換器,以更高水平的開放破除「脫鈎斷鏈」的圖謀。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各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樑。因此,香港更要堅持開放發展,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事實上,香港正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香港積極與共建國家商簽合作協議,開展貿易投資合作、服務標準聯通、國際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在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拓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舉例來說,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不僅是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金融樞紐,也是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金融投資的主要通道。數據顯示,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直接金融投資,有大約三分之二是通過香港進行的。
在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香港不但是「超級聯繫人」,更是「超級增值人」。國際間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可以利用香港這條快速便捷的通道,從國家的南大門,暢通無阻地與世界接軌。香港除了可以發揮獨特的連接平台角色,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還可以貢獻多元專業服務,包括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和專業人才,並提供廣闊網絡和解決方案。香港世界級的專業服務,能為內地和世界的企業提供高增值作用。
在國家高水平開放的過程中,要清醒地看到,國際社會對中美關係現狀感到擔憂,不希望看到兩國衝突對抗,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才是唯一正確選擇。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亦提到,美國搞陣營對抗無法帶來和平安全,「脫鈎斷鏈」只會作繭自縛;中美「脫鈎」是最大風險,兩國對抗是最大不安全,「去中國化」就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中美衝突對抗沒有贏家,而且世界不可承受。
過去幾年,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國際社會共同期待,近期中美開展一系列高層交往,發出加強對話交流合作、推動中美關係止跌企穩的信號。兩國經貿合作擋不住切不斷,但今年上半年中美貿易額按年下降14.5%,與美國對華加徵301關稅、濫用單邊制裁、升級出口管制直接相關,影響無數家庭的生計福祉,也給兩國企業帶來切膚之痛。美國這種做法違背自由貿易原則,不僅遏制不了中國,反而限制美企在華的發展權利。
近期,中美在暢通人員往來、加強人文交流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公民可以赴美團隊旅遊,雙方同意增加兩國客運航班數量,中美間定期直飛客運航班有望從目前每周48班增至每周70班。接下來,美方要展現出足夠的誠意,解決「簽證難」問題、為兩國人員互訪提供入境便利,推動更多的人文交流合作,爭取有更多的合作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當下對「一帶一路」諸多不爽的美國,歷史上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者、得益者。早在1784年美國立國之初,還處於百廢待興的時候,就派出了「中國皇后號」與中國通商。明年2月剛好是「中國皇后號」首航中國240周年,四個甲子過去,美國已經在諸多方面超越了中國,但至今依然是「一帶一路」理念和實踐的得益者,產業鏈、供應鏈因中國而更有保障。鑒古知今,美國今天應該更加珍惜「一帶一路」為全世界發展帶來的機遇,而不是百般挑剔阻撓。美方也要認識到,任何不利「一帶一路」的做法,都是不得人心、損人不利己的。
在中美關係仍面臨嚴峻挑戰、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依然任重道遠的背景下,香港更要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始終高舉開放的大旗,牢牢堅持開放發展,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泛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助推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破除「脫鈎斷鏈」的圖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