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疾言
商務部昨天發布公告,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期限將延長3個月,至2024年1月12日。這個消息使得台灣業界暫時可以鬆一口氣,因為商務部原定的調查期限是10月12日,即本周四,而調查結束之日則意味着大陸方面可能將要採取相關的反制措施,包括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給予台灣方面的關稅優惠。如今大陸方面延長調查期限,而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也將隨之延後。這對台灣業界而言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但民進黨當局卻「指責」大陸方面延長調查期限,仿佛巴不得大陸方面盡快實施反制措施。這真是傷透了台灣業界的心。
大陸方面現在的調查期限截止日期為2024年1月12日,剛好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2024年1月13日前一天,台當局陸委會於是趁機大作文章,宣稱「這證實了陸方的調查是出於政治動機」。這根本就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台當局長期以來對大陸2400多項產品輸入台灣地區採取單方面限制措施,對大陸相關產業和企業利益造成損害。要這調查數量如此之巨的產口進口事宜,相當複雜,頗需時日。而且商務部在今年4月12日宣布啟動調查時已表明「調查應在2023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民進黨當局指責大陸方面的調查出於「政治動機」是企圖轉移焦點,掩飾台灣方面在兩岸經貿活動中的種種不公平行為。
多年來,台灣大部分產品都可以進口大陸,並享有檢疫、快速通關等各項便利,但大陸超過2000多種產品卻被台灣方面禁止進口到島內。2001年和2002年大陸方面和台灣方面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按照世貿規則,台灣地區加入後,就應該解除針對大陸方面的貿易限制,但多年來,台灣方面非但沒有解決相關限制,反而變本加厲。這次大陸方面立案調查時涉及的產品有2455項,在調查期間被台灣方面禁止進口的產品增至2509項。
兩岸貿易長期處於一種不公平、不平等的狀態,嚴重損害了大陸企業的利益,大陸方面展開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合情合理合法。而且根據商務部初步調查顯示,台灣對大陸貿易措施涉嫌違反世貿組織關於「非歧視原則」、「普遍取消數量限制原則」等規則。大陸方面早前已表示,將依據有關規定研究採取相應反制措施,包括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
ECFA實施十多年來,台灣方面享受到的關稅優惠明顯多於大陸方面,如果中止ECFA,則意味着台貨進入大陸市場要繳交較高的關稅,成本將大增,競爭力將大降。這對出口本已低迷的台灣經濟將是雪上加霜。大陸方面延長調查期限,反制措施也隨之延遲,這可謂是對台灣業界的一種善意。台當局陸委會竟然口出惡言,難道是希望大陸方面盡快實施反制措施、影響台灣經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