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嶺略世界|印度與加拿大陷入外交對峙有何看點

文/張介嶺

最近印度的事,有點讓人暈眩。先是G20,非盟正式入盟,其間又推出了個「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莫迪可謂出盡了風頭。然而,「天有不測風雲」。9月18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公開指控印度政府染指今年六月印裔加拿大公民、錫克教分離主義領袖哈迪普·辛格·尼賈爾溫哥華附近遇刺案。

印度外交部死不認賬,反指加方指控「荒謬」。此後幾天,從互逐外交官到各發旅行警示,加印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眼下,加拿大執法和安全機構仍在窮追不捨。這事要擱在以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大不了一別兩寬,但現在有點不一樣了,印度紅得發紫,早已成為西方國家的座上賓,一旦指控坐實,勢必帶來連鎖反應。

首先,印度的「軟實力」恐遭重創。近年來,印度左右逢源,在國際舞台上混得風生水起。這次G20峰會其間,印度總理辦公室國務部長辛格對非盟加入G20讚不絕口,豪言「印度被領導的日子已經過去」,莫迪「把G20變成G21將永載史冊」,「今天的世界已經準備好由莫迪總理來領導」。

誰知,印度高興沒幾天就「東窗事發」。種種跡象表明,杜魯多叫板莫迪手中一定掌握了初步證據。近日,美國駐加大使科恩向媒體坦承,杜魯多指控印度政府的信息得益於「五眼聯盟之間的情報共用。」還有報道稱,今年6月尼賈爾遇刺後,FBI即提醒美國錫克教人士生命受到威脅。

看來,美方至少是重要的信息源頭之一。如果新德里在境外搞政治暗殺最終被坐實,喜歡以全球最大民主國家自詡的印度恐聲名狼藉,國際形象或一落千丈,與俄羅斯、伊朗和沙特等有暗殺前科的國家淪為同類。

第二,累及拜登政府「聯印制華」大計。過去十年,印度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越來越被美歐視為抗衡中國的地區力量,成為全球力量平衡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莫迪政府真的主導策劃了這場暗殺,無疑將對口口聲聲說與印度具有相同價值的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不啻當頭一棒,拜登政府如何應對將面臨尷尬。

迄今為止,美歐對此事反應低調,沒有急於為杜魯多的指控背書。事實上,加拿大這次也有點顧忌加印關係,杜魯多刻意選擇沒有在G20峰會前大肆張揚,只是在峰會期間與莫迪溝通時要求印方作出處理。否則,在印度主辦的G20峰會前公開發難,也夠莫迪喝一壺的了。

當下,正值美中博弈關鍵期,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不希望因小失大與印度交惡,正在「走鋼絲」尋求一個萬全之策,不希望這次外交爭端演變成兩個英聯邦國家之間的南北對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爭,盡力做到既不疏遠印度,又對加拿大有個交代,確保這場外交風波不會殃及涉華領域的合作。

第三,錫克族社群或出現騷動。這次遇刺的尼賈爾1997年從印度旁遮普邦移居加拿大,是當地錫克教獨立組織的重要成員,2020年7月被印度政府列為恐怖分子。錫克教分離思潮由來已久,1947年印度獨立時,錫克教領袖就想獨立建國,結果巴基斯坦獨立成穆斯林國家,錫克人未能如願以償。

上世紀80年代初,錫克教分離運動愈演愈烈,多架印度客機被劫持。1984年6月,時任總理英迪拉·甘地下令印軍襲擊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金廟,抓捕躲藏在那裏的錫克教領袖賓德蘭瓦勒,許多錫克教平民慘遭殺害,激起錫克教徒的憤怒。次年10月,英迪拉·甘地被兩名錫克教貼身衛士刺殺,引發了全印反錫克教騷亂,數千人喪生,大批錫克教徒逃亡國外。1985年6月,錫克教獨立組織發動恐襲,一架從多倫多經倫敦飛往新德里的印度航空公司客機爆炸,導致機上329人全部遇難。

在印度政府的強力打壓下,到上世紀90年代,錫克教分離運動在印度本土已無當年的狂熱,但近年來情況有變。今年二月,錫克教激進「傳教士」阿姆里帕爾·辛格率人襲擊了旁遮普邦阿姆利則附近的一個警察局,施壓政府釋放被監禁的同夥。不僅如此,他還對政府部長發出暗殺威脅,並一直在旁遮普農村鼓動建立哈利斯坦國家,最後遭印度警方逮捕。

令印方頭疼不已的是,散居在加拿大、英國、美國和澳洲等地的錫克族教徒時常在印度大使館門口示威,並在加拿大和澳洲等國舉行了多次不具約束力的獨立公投,當地政府對這種印度眼中的極端主義多不聞不問,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說,錫克教公投是符合法律的「和平民主進程」,沒有理由禁止,美國康涅狄格州甚至還專門給錫克教徒設立了「獨立宣言紀念日」,這都引發了莫迪政府的極大不滿。

印度是一個多元的宗教國家,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錫克教、基督教等多種信仰,其中最主要的是印度教。執政的印度人民黨認為,印度教作為主體宗教的文化和歷史是印度身份認同的核心。莫迪上台後,印度教派暴力衝突普遍爆發。印度政府視哈利斯坦運動對印度領土主權構成暴力威脅,印度媒體也基本認同這一立場。毋庸置疑,印度政府在錫克教分離運動問題上不會妥協。

目前,全球有2600萬錫克教徒,生活在印度本土的有2300萬人,約佔印度總人口的1.7%。另有300萬錫克教徒生活在加拿大、英國、美國和澳洲等地,其中,加拿大約有77萬,是印度以外錫克教人口最多的國家。尼賈爾遭槍殺以來,錫克教徒已持續數月在印度駐多國外交機構外示威抗議,近日甚至有示威者焚燒印度國旗,並踩踏莫迪人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理由擔心,此事處理不好會給錫克教徒聚集的國家帶來動盪,釀成更大外交糾紛,甚至波及印度國內穩定。

第四,西方與印度關係不會出現顛覆性變化。尼賈爾遭政治謀殺在加拿大掀起軒然大波,包括由印裔任黨首的新民主黨在內的加各主要反對黨亦對此事義憤填膺並要求徹查。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對杜魯多的指控持異議,加拿大在法治原則問題上不會善罷甘休,加印關係將迎來一場更大的風暴。由於情勢所迫,對杜魯多在尼賈爾案上維護國際法公正性和權威性的努力,美歐將不得不有所表示。

然而,對西方國家而言,包括加拿大在內,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印度在戰略上實在太重要。不難判斷,他們長期堅守的法治理念很可能不得不讓位於地緣政治現實。正如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加拿大研究所研究員賽維爾·德爾加多所言:「美國、英國以及所有西方和印太地區盟友都制定了大體上以印度為重點的戰略,以抵禦和抗衡中國。這不是它們可以輕易拋棄的東西。」「它們沒有挺身而出維護加拿大利益反映了地緣政治現實。」

(作者為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更多閱讀:

關係再惡化!加拿大印度互逐外交官

加拿大指控印度涉嫌參與在加謀殺錫克教人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嶺略世界|印度與加拿大陷入外交對峙有何看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