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本港夜間活動大減,嚴重影響通宵交通服務。旺角作為傳統鬧市,擁有大量通宵班次往返各區,是本港夜經濟的重要血管。然而,有網民近日發文抱怨旺角交通不便,影響外出意慾。究竟旺角發生什麼事?是出行不便,影響外出意慾,抑或是客量不足而被迫減少班次?面對如此兩難局面,政府又應如何應對?

香旺小巴線輝煌不再 兩個半小時停駛
社交專頁「午夜翻牆」日前發文稱,往返香港仔與旺角的24小時紅色小巴(俗稱香旺線)開通20多年,如今名存實亡,就連來往土瓜灣同旺角的通宵車亦被取消。文章形容,「晚上旺角總是很冷清」,又反問「日頭生意都不好,硬要在晚上辦活動,成本增加了,但生意沒增長,怎樣夜繽紛法?」

翻查資料,香旺線是現存惟一通宵服務薄扶林道的公共交通工具,全盛時期有70輛小巴行走。受南港島線通車影響,香旺線近年流失大量乘客,僅剩下10架小巴提供全日服務。班次方面,從香港仔和旺角開出的尾班車分別是晚上11時及凌晨12時,距離翌日的頭班車有超過兩個半小時停駛,並非昔日的24小時運作。

據點新聞記者觀察,從凌晨約1時40分開始,有人陸續在旺角金雞廣場排隊等候。到頭班車開出,車箱幾乎滿座,反映通宵班次仍有一定需求。殷女士在金雞廣場小巴站附近經營便利店超過20年,引述有司機抱怨深夜時段香港仔較少人上車,導致經常「空車」開出,久而久之只能減少班次,節省來回隧道費。她認為,香旺線沒落緣於多個因素,例如,政府側重鐵路發展、新冠疫情改變市民消費習慣、大批港人通關後北上等等,自己生意也遭到拖累,大不如前。

旺角夜間生意「惡做」 便利店關門休息
被問到經濟疲弱成因,殷女士解釋指,港元走勢強勁,兌人民幣的滙率較以往吸引,導致大批市民周末到內地消費。現時本地經濟低迷,夜間活動大減,便利店生意越來越「惡做」,許多店主縮短營業時間,限制開支,她慶幸自己屬小本經營的生意,能夠靠家人繼續維持。言談間,殷女士眼泛淚光,感到非常徬徨,曾經在記者訪問前,縮在一角痛哭,她亦擔心自己早晚支持不住,需要棄租金雞廣場。


「泥鯭的」全軍覆沒 數十年旺角奇景消失
除通宵小巴之外,就連80年代開始興起的共乘的士(俗稱「泥鯭的」)也受到市況牽連。儘管「泥鯭的」在本港違法,警方曾經執法掃蕩,拘捕多名的士司機,但「泥鯭的」依舊成為旺角奇景之一。



從多張圖片顯示,昔日的旺角曾經有至少四個「泥鯭的」的士站,包括豉油街與洗衣街交界附近、洗衣街中旅社對出、新填地街與山東街交界、花園街市政大廈旁邊,它們分別對應以元朗、將軍澳、東涌和上水為目的地的市區的士。點新聞記者今日凌晨走訪旺角多個「泥鯭的」的士站,未有發現任何的士和乘客。殷女士解釋指,「泥鯭的」需要人流拚車,容易被市況衝擊,估計新冠疫情造成行業萎縮,至今未有起色。

議員倡放寬限制 資助通宵交通營運商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形容,公共交通服務與夜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欠缺接駁工具,市民就會減少外出,影響夜經濟。他認為,政府要「搞旺」市場之餘,還要「搞好」交通配套,增強市民外出意慾,例如,研究承包或資助部分通宵小巴班次。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表示,夜生活涉及經濟活力和運轉,而非表面地延長商店營業時間。他認為,越來越少人入行,經營深宵公共交通服務越困難,因此,政府要推出政策,鼓勵紅色或綠色小巴營運商維持服務,如考慮放寬對小巴行駛高速公路的限制。
(點新聞記者袁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