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桐山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爆大鑊,警方採取大規模執法行動,以「串謀詐騙」拘捕多人包括多個網紅,涉案金額約13億元。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事件有欺詐成分。但JPEX似乎不甘心「束手就擒」,繼續堅持正常運作,更反擊聲稱證監會違反證券保密條例。網上更出現不少疑似水軍的網民,將輸錢矛頭轉移別處,大有拖全世界落水的感覺。
JPEX這個平台,筆者也曾經下載試用過,但並沒有入金。事實上筆者以前也有用幣安等平台交易虛擬貨幣,但涉及的金額不多,互有輸贏。因為自己知道虛擬貨幣是怎麼一回事,小賭怡情當然可以,但輸身家的事就不會做。
警方現在以串謀詐騙罪拘捕,就說明情況不簡單。也就是有初步證據證明,幕後主事者一早就是造局來騙錢,而不是搞虛擬幣交易。那些網紅被捕,是他們明知道背後是騙人,仍然到處在社交媒體推薦,作虛假陳述。
其實JPEX一貫的做法就是拖人落水,包括找網紅代言、找明星代言。在JPEX的官網上,底部赫然羅列出很多合作夥伴,包括港鐵、香港01、HMVOD、新Monday、金色財經等等,似乎給人的感覺,是這些企業和媒體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都為我們「背書」。就連證監早前預告會就虛擬貨幣交易發牌,也被JPEX利用,宣傳自己正在準備申領牌照,給人「很快會有牌」的感覺。
在JPEX繼續向警方和證監「挑機」之際,筆者發現網上也有很多聲音在轉移視線,包括紛紛追究曾經代言的明星的責任,追究報道的媒體責任,甚至追究曾經出JPEX廣告的港鐵的責任。這些網民矛頭直指這些企業或個人的連帶責任,高呼「我輸錢,某某要負責」云云,大有把水攪混的感覺。
說實話,有沒有責任,要因應實際情況和證據。關鍵在於當事人是否一早知道幕後是詐騙,被拘捕的網紅既然被控「串謀詐騙」,應該是有證據證明其一早知道,否則何謂「串謀」呢?
至於港鐵等公司,之所以被JPEX拖落水,純粹是因為JPEX曾經落廣告,則有點兒冤枉了。因為JPEX是去年大張旗鼓做廣告,事實上,證監會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今年6月1日才生效,港鐵自己澄清去年6月起已再無JPEX廣告,當時JPEX未出事,法例也沒有禁止為這類型APP做廣告。網民翻出一張JPEX在港鐵站內的大型廣告照片,就聲稱港鐵為JPEX「背書」,批評港鐵在這次風波上也有責任,難以站得住腳。
當前更重要的是堵塞漏洞,減低不法分子鑽法律空子的機會,繼續將焦點放在港鐵上及其他廣告平台上,真正用心是否只會為了分散了大家對JPEX的注意力。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