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北京時間9月17日晚間,在沙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至此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增至57項。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雲南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我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人與自然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擴大會議於當地時間9月10日至25日在利雅得舉行,這是新冠疫情後首次於線下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本屆大會將審議共計50個申遺項目,其中包括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景邁山是「六大」普洱茶山之一,山上生長着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保存比較完整的千年萬畝栽培型古茶林。千百年來,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各民族與茶相生相伴,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遺產區包含了景邁山古茶園、古村落最為集中的區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總面積177公里,涉及15個村落。其中,遺產區面積72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105平方公里。遺產區內主要居住着布朗族和傣族2個世居民族,至今仍然保存着語言、風俗、節慶、祭祀等民族文化傳統。

為什麼是景邁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符合世界遺產標準3和標準5。反映了傳統茶祖信仰基礎之上,政府管理與基層自治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古茶林保護管理體系。這一體系充分尊重了當地氣候條件、地形特徵和動植物種群,實現了對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展現了山地環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對自然資源互補性利用的獨創傳統,而遺產構成要素中的村寨與傳統民居建築在選址、格局和建築風格方面,也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利用。
申遺獲得成功後,當地群眾開心不已,參與申遺工作的茶人更是興奮之至。時任普洱市茶辦文化品牌科科長的包忠華說,「回想起自己起草《普洱景邁山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初稿,論證『景邁山有2.8萬畝古茶,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古茶林』,經歷了十三年終於成功了,這是景邁山的榮耀。」
據了解,景邁山從2010年啟動申遺至今已經經過了13年,景邁山在眾多的茶山當中,並不是知名度最高的,也不是茶樹資源最多的,但為什麼這次申遺的是景邁山,且脫穎而出呢?

著名茶文化學者、作家周重林說,自己第一次去景邁山時,被當地風光深深吸引,這裏符合古典意象的所有風光,這裏還是一個多元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在景邁山,可以見到生活在這裏的傣族有傣族的茶祖,布朗族有布朗族的茶祖,而且不同於其他有古茶樹的地方,這裏每一個地方都展現其獨到的茶園養護模式,以及制茶工藝,這就在一片茶園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工藝並且得到了和諧發展。而在申遺的過程中,不斷規範,不斷探索,更讓景邁山回到了古老的狀態下,樹有樹的樣子,人有人的生活,成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個典型。
(點新聞記者譚旻煦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