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世紀暴雨造成本港多處水浸,設施損毀,當中新界北更加成為重災區之一。雖然北區主要幹道已經暢通無阻,但鄉郊地區仍遺留不少問題,需要部門跟進。
養豬場損失慘重 議員倡優化貸款計劃
立法會議員陳月明指,有打鼓嶺養豬場損失慘重,連日來只能尋回約兩成豬隻,仍有豬隻流落各地,估計損失數以百萬計港元,希望政府優化貸款計劃,延長還款年期和增加金額。她又提到,豬隻屍體被洪水沖走,漂流到其他地方,而且成豬重兩百斤,不易搬運,促請當局派人協助善後。



羅湖村恢復通車 村屋被泥石掩沒
羅湖村約百戶,居住三百多村民。黑雨過後,通往羅湖村的惟一道路被山泥傾瀉堵塞。陳月明形容,村民只能透過禁區紙,使用車站的無障礙通道進出購買生活必需品,所幸部門協助下,行車道路今日(10日)凌晨正式開通。


被問到應急措施,陳月明表示,羅湖村依山而建,加上雨勢不斷,周圍環境仍然有塌方和泥石流危險,有至少三戶居民需要搬離住所,等待部門完成附近的修復工程,如果政府日後判定羅湖村村民有即時危險,會安排他們到臨時庇護中心暫住。


社區支援見成效 議員盼提供財政援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連日來,陳月明帶同義工協助災民,清理路面。當得知行車道路開通,羅湖村亟需義工協助,不少人都帶同一家大細,風雨不改,幫忙清理泥石,當中包括北區區議員高維基。

高維基表示,羅湖村災情嚴重,大量泥石被雨水沖落,堵塞行人路和緊急通道,甚至有村屋低層單位被泥石、泥漿掩沒,村民暫居二樓,等待救援。他形容,自己同義工們清理了三日,情況略為好轉,希望各方能夠施援,如透過重建或維修基金,協助災民。
提到沙頭角狀況,高維基指,該處擁有較多排洪設施,即使麻雀嶺、石橋頭、担水坑一帶水浸,但去水速度快,未有造成嚴重影響。他認為,雨季尚未結束,政府要及早清理渠道,避免淤塞,尤其是水浸黑點。

鄉村首遇嚴重水浸 村民懷疑同粉嶺北工程有關
除此之外,點新聞記者今日亦到訪坑頭村、永寧圍、崇謙堂一帶。家住崇謙堂40多年的寮屋居民葉先生向記者反映,無論是超強颱風「山竹」,抑或是「天鴿」,都未曾試過嚴重水浸,估計同粉嶺北工程收窄河道有關。葉先生憶述當晚洪水突然湧入,有鄰居被迫站上天台,等待救援,場面非常嚇人。




民建聯北區支部主席姚銘表示,許多鄉村首次出現嚴重水浸,大批傢俬、電器和家居雜物堆積在垃圾站和鄉郊道路,傳出惡臭,政府有必要同地區團體溝通合作,加強清理衞生黑點,避免次生災害發生。他形容,善後工程繁複,且費用龐大,如資源許可,政府可適當地提供經濟支援,整合地區團體的資源安排人手,優先幫忙獨居和雙老長者搬運和棄置家居雜物。


北區防火委員會委員胡景鵬引述有居民投訴多處垃圾堆積,需要食環署和渠務署等部門加強清理。同時,他留意到不少住戶關心粉嶺北工程影響附近河道的排洪作用,如水閘當日是否關閉,橋墩阻礙水流等問題,稍後會同有關部門討論,研究優化措施,減少居民被影響的機會。


坑頭村續成重災區 地區人士倡四大方法解決
坑頭村是北區水浸的重災區之一,記者留意到,該處村民普遍在村屋門口安裝擋水板和預留沙包準備堆疊。住戶梁小姐形容,洪水分兩階段湧入,分別是上周四(7日)晚上10時和翌日(8日)早上7時左右,礙於門口堆滿沙包,自己只能在屋外暫住,當晚感到非常徬徨。

鳳水分區委員會副主席兼司庫侯漢碩表示,目前有四個方法,包括:一,在山上源頭堵塞或引流到合適地方;二,將T字型雨水渠「拉直」,並接駁至附近的排洪設施;三,清理泥渠,即天然形成的渠道,避免被垃圾淤塞;以及,四,將村口位置的暗渠改為明渠,加快去水速度。

(點新聞記者袁由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