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上周發債達到1030億美元,而整個三季度預計將發債1萬億美元,遠超出5月初預估的7330億美元的規模。且發債類型集中在10年和30年長端債券。
早前惠譽下調美國評級,市場本身其實已經出現拋售美債的情況,那麼在這種前提下,美國財政部在一周之內發行1030億美元的債券,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否會構成挑戰?富途安逸(富途證券)副總裁黎家聰認為,長線資金或因評級下調減持美債,亦有部分投資者或押注加息見頂繼續持有美債。
整個第三季度,發行美債的規模預計將達到1萬億美元,這個規模僅次於2020年2季度,即是美國在疫情下,實行大規模財政刺激的時候。關於美國又一次需要大規模發行美債的原因,黎家聰表示,美財政部需發新債支付利息。
近期有觀點認為,惠譽下調評級反而會刺激美債需求,對此黎家聰認為,部分投資者會趁低吸納美債,此外,加息見頂預期或令債價反彈。他還提到,未來美債價格有機會回升。
本月初,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大約40個國家參加了在沙特城市吉達舉行的討論俄烏問題的會議,此次會議在俄羅斯未受邀的情況下舉行。外媒關注的一個焦點是,中方派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參加此次會議,這被解讀為中方對俄烏問題態度的變化,包括也有觀點認為,中方參會與早前俄羅斯轟炸烏克蘭穀物港口,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有關。
在影響糧食安全方面,除了轟炸烏克蘭穀物港口,早前俄羅斯還宣布退出黑海運糧協議,從而切斷了基輔的糧食出口通道。對此,全球化智庫(CCG) 高級研究員、中國原駐紐約、舊金山商務參贊何偉文認為,退出協議可談判,但轟炸不可取。此外,援助性糧食運輸受影響需重點關注。
俄烏問題作為近年來的一個持續性影響因素,何偉文指出,俄烏問題不會顛覆糧食市場,但需高度關注。
數據顯示,亞洲的大米價格飆升到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這可能與印度早前的禁止出口政策相關。對於印度的限制出口政策,何偉文認為,印度限制出口對亞洲糧價影響有待消化,泰國大米出口的補充作用有限。
(採訪:楊楚依、章芸菲|編輯:楊楚依、章芸菲|主持:章芸菲|視頻製作:杜家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