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來自韓國的物理學家團隊,近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傳的論文,稱發現了首個室溫常壓下的超導體:即在常壓條件下,一種改性的鉛磷灰石(LK-99)能夠在127℃以下表現為超導體,而且「有圖有證據」,不僅引發了熱烈討論,更是第一時間拉開了一場「全球復現」行動。而就在全世界的科學家們爭相做實驗的同時,有人為最近韓國科研團隊「常溫常壓超導」研究提供了理論方面的支持。
National Lab (LBNL) results support LK-99 as a room-temperature ambient-pressure superconductor.
— Andrew Cote (@Andercot) August 1, 2023
Simulations published 1 hour ago on arxiv support LK-99 as the holy grail of modern material science and applied physics.
(https://t.co/4t4D2gIeBp)
Here's the plain-english… pic.twitter.com/mQNQuO4TFu
據人工智能媒體「機器之心」報道,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7月31日在arXiv上提交了一篇論文,其結果支持LK-99作為室溫環境壓力超導體。目前該論文已經在 Twitter 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有人第一時間看過論文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研究提交的速度極快,但其中思考又足夠縝密。在該研究中,LBNL 納米結構材料理論研究員 Sinéad Griffin 使用美國能源部的計算能力進行模擬,稱已經為銅摻雜鉛磷灰石的超導性找到了理論基礎,費米能級的孤立平帶是超導晶體的標誌。
通過計算機模型,從理論上描述了若現實世界中存在常溫超導,其材料應具有什麼性質。而如今吸引全球關注的 LK-99 具有這種特殊性質。這可能也是相關研究中,第一個證實了「常溫常壓超導體」理論可行的。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