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租管條例成效不彰 濫收水電費依舊嚴重 劏房戶啞忍

根據最新公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全港超過21萬人居住於10.7萬個劏房之中,人均面積只有6平方米,遠低於全港住戶的人均居住面積16平方米。除了居住環境惡劣,劏房在租管過程中更是存在不少亂象,例如惡意加租、濫收水電費等。

其實,政府已於去年1月22日在《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中增設「劏房」租務規管部份,但劏房租管條例實施至今已有近一年半之久,其成效一直備受質疑。點新聞記者近日走訪深水埗、旺角、大角咀等多間劏房,了解劏房租戶的現狀。

濫收水電費現象依然嚴重

令人意外的是,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業主會在水電費上加價,彷彿這已經成為了租住劏房的一項不成文規定。獨居一間40呎劏房的陳伯告訴記者,業主收取電費的價格比電力公司的實際價格每度電貴了八毛,為了省電,他盡量減少待在家中,避免開空調及使用電器。陳伯說「每日早晨睡醒就去公園,晚上睡覺再返來,間屋又熱又逼,公園至少開闊點。」

黃婆婆不知道業主收取電費的價格,水費則是每人每月收取30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黃婆婆甚至根本不知道業主收取電費的價格,「包租公說收幾多就是幾多,租屋都是這樣的,就算人家收多咗,你都要照給的」,黃婆婆說自己大熱天都很少開空調,但是夏天每個月電費都要四五百元,對她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水費上,黃婆婆說是固定每個月一人30元,她和老伴兩個人住就是合共每個月要給60元水費,「我感覺水費應該不需要這麼多錢,但是包租公說水表壞了,也沒人修,就一直這樣收費了。」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以前租住的劏房僅水費一個月都要收兩三百元,「真的好貴,但是都沒辦法,因為要住,大家都是這樣」王先生無奈地說。

濫收水電費現象不是個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就圍繞水電費問題對部分劏房住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成業主不會向受訪租戶出示水電費單,有8成半受訪者因不知道水務署及電力公司向劏房業主收取整個單位的水電費用,故難判斷自己是否被濫收水電費。

根據《水務設施規例》及劏房租管條例,業主須確保該租客所分擔繳交的水、電費,及其他各經分攤的水、電費的總和,沒有超逾該等賬單所收取的款額。但很顯然,根據此次走訪的結果來看,即使有所規定,劏房濫收水電費的現象依然嚴重。

劏房戶:條例無用 唯有硬食

租管條例對劏房收水電費進行了規定,租戶可以對違規行為進行投訴,尋求有關部門幫助。但此次的受訪者中,有超過半數不知道條例的存在,有少部分在新聞中聽到過有這個條例,但是對於條例中具體的內容,以及可以保護租戶的什麼權益並不清楚。在記者詳細講解條例的內容後,更有多位受訪者表示,「這個條例沒什麼用」。

王先生說以前租住的劏房僅水費一個月都要收兩三百元。(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王先生在旺角的一間劏房住了三年,他告訴記者,如果跟業主提出水電費收費不合理,業主就會直接讓你搬走,「條件稍微好點的劏房都不愁找人租的,你不滿意他的收費那你只能再找其他的」。鍾女士則說,「找個好點的屋都好難,我帶住小朋友都是搬家好幾次先換到這個比較滿意的,不會因為說水電費貴小小就不租這個,加價也只能硬食」。

對於為何不投訴到有關部門,陳女士直言,「投訴了不就得罪了業主,還怎麼在這住啊,不就又要搬屋,而且搬來搬去都在附近,都怕業主報復」。陳女士更無奈道出個中現狀,「事實就是你很難找到一個不濫收水電費的劏房,不加價太多都知足了。」

劏房情況惡劣  棺材房、籠屋更甚

除了濫收水電費,此次走訪記者亦親身領略了劏房居住環境之差。由於居住面積極小,黃婆婆的廁所亦是廚房,不到兩平方米的空間包含了廁所、淋浴和一個灶台,黃婆婆都知道在廁所炒菜非常不衞生,但整個屋子只有不到10平方米,擺放她和老伴的兩張單人床後,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黃婆婆至少還有獨立的洗手間,王先生租住的劏房是共用廚房和衛浴,十幾人共用導致衞生情況惡劣,廚房四處都是蟑螂。鍾女士也說劏房衞生條件很差,之前她租的一間房,只要開窗就會有老鼠跑進來,嚇得她從來不敢開窗通風。

更讓記者震驚的是,只在香港老電影中見過的棺材房和籠屋竟然依然存在。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深水埗一間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屋子,開門之後微弱的燈光下只能看到狹長的走道,走道的寬度只能勉強容納一個人,走道的兩邊則全部被隔成了一間間的棺材房,上下兩層加起來有十餘間之多。

狹長的走道兩側有十餘間棺材房。(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梁伯已經在這個棺材房住了七八年,小小一間房只能勉強容納一張小床和一張桌子,梁伯說,同住的很多都是越南人,或者是像他這樣年邁的單身長者。如此簡陋、擠逼的地方,一個月租金都要2500元,但梁伯還是很樂觀積極的,他說「有瓦遮頭已經很好了,只有這個能力租的起這種房,就要去適應,我排公屋也才三年,不是很久。」與劏房一樣,棺材房亦存在加價收取水電費的問題。

籠屋則比棺材房條件更加惡劣,一間屋內有十幾個鐵籠,租客就住在鐵籠之中,條件十分簡陋,不僅鐵籠看起來鏽跡斑斑,兩個公用廁所散發的異味更是難忍,這樣的籠屋一個月租金也要一千多元。記者觀察到籠屋的租客基本都是年長男性,因為籠屋長度不夠,他們睡在籠子中還需要彎曲雙腿。即使租客都不願意接受採訪,但依然可以從他們瘦弱的軀體、惡劣的居住條件看出他們生活的不易。

籠屋條件簡陋,鐵籠鏽跡斑斑。(點新聞記者子言攝)

社區組織協會:政府應給予更多支持和保障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明確表示,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處理香港房屋問題。劏房濫收水電費等現象不是僅靠條例就能杜絕,劏房、棺材房和籠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但發現問題的存在後,可以一步一步優化解決方案,加強應對措施,逐步改善房屋問題。

施麗珊(左二)與義工一起探訪籠屋住戶。(受訪者供圖)

針對租戶不敢投訴的現象,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認為,政府應該給予租戶更多支持和保障,例如如果租戶投訴後遭到業主報復,政府可以為其提供安置,消除租戶後顧之憂。施麗珊亦指出,只靠租戶舉報是不夠的,政府應該主動調查,加大檢視力度,同時亦可以通過規範地產中介及教育業主,從源頭解決濫收水電費問題。

此外,施麗珊認為,政府雖然已經加大力度推行房屋政策,但她預料未來十年都難以消除劏房、棺材房和籠屋。因為排隊輪候公屋的隊伍「實在太長了」,還有不少人會在輪候的過程中變成長者,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她希望政府可以從多方面幫助市民盡快上樓,推行更多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她亦建議政府考慮擴闊租金津貼的覆蓋人群,讓一些有需要的非單身單身長者亦享受津貼,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

工聯會:應建立劏房及業主登記資料庫

鑒於不少劏房租戶對租管條例內容不知悉,工聯會指出,政府應加強宣傳劏房租管條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資訊。主動作為方面,政府可以仿效「滲水辦」做法,建立相關專責部門,如劏房監督辦事處,以協調現時不同政府部門的巡查工作,同時組織劏房巡查職務隊,如巡查期間發現有劏房違反相關條例,可即進行檢控。

工聯會指政府應建立劏房及業主登記資料庫。(FB圖片)

現時條例實施效果不佳,工聯會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劏房租管條例,建立劏房及業主登記資料庫。業主和地產代理須向差餉物業估價處登記備案,確保符合租管條例,經巡查合格後的劏房才可發出牌照。此外,為避免兒童長居於劏房,工聯會建議優化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的申請即編配準則,有兒童居住的劏房家庭應可享有優先申請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並享有進一步租金折扣。

(點新聞記者方熙、子言報道)

更多閱讀:

專題|粉嶺高球場逾億資產交千元租金 議員指「拆場」說法屬情感綁架

專題|青少年沉迷電子遊戲 如何助戒「打機癮」?

專題|智能過路燈成效低遭擱置 智慧城市何去何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租管條例成效不彰 濫收水電費依舊嚴重 劏房戶啞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