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專題|青少年沉迷電子遊戲 如何助戒「打機癮」?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本港有少部分青少年沉迷電子遊戲。(點新聞圖片)

【點新聞報道】「打機成癮」是指一個人持續不能控制自己的打機行為,以致損害日常生活,世界衞生組織(WHO)更將「打機成癮」稱為「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視電子遊戲上癮為疾病,要求各成員國需要為此疾病提出新的治療及預防措施。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香港有少部分青少年沉迷電子遊戲,有讀者向點新聞嘆言,家中的子女為了打機廢寢忘食,不單影響日常生活,成績一落千丈,結果錯過考進大學的最佳時間。

有市民兩名兒子皆「沉迷打機」

讀者楊先生(化名)有兩名兒子,長子今年20歲,中四開始沉迷電子遊戲,為了打機廢寢忘餐,不單不交功課,甚至不願上學,以致成績一落千丈,作為家長,楊先生試過不同的方法希望制止,他曾經沒收兒子的手機,可是兒子立即當場將手機搶回;試過關閉家中的WIFI,結果兒子離開屋企,去到其他有WIFI的地方繼續打機,令楊先生一籌莫展,情況一直持續,最終因成績太差,錯失進入大學的機會。

楊先生指,由於學校學生太多,一般駐校社工根本無力協助,現時坊間協助青年脫離電子遊戲的服務不多,他曾經參加由NGO舉辦的學習班,在完成小組學習後,才有社工上門嘗試與孩子聯絡,現時長子的情況已經有改善,不再沉迷電子遊戲,並成功考進本地大學,未料升讀中一的幼子竟然也開始沉迷電子遊戲,令楊先生極為擔心。

楊先生又指,「打機成癮」一直存在,未見當局有任何具體的解決方案。他曾多次致函多個政府部門反映問題,要求加強措施,處理青少年使用手機、玩手機遊戲而產生的問題,無奈政府部門只是「機械地」建議事主參考網站的指南,他批評政府對問題並不重視,社會亦欠缺足夠的團隊及專業人士處理青年「打機成癮」問題。

陳沛良認為「e世代」的管教方法宜疏不宜堵,從家庭源頭出發協助子女正確使用電子產品才是關鍵。(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認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問題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世衞組織已於2019年將「電玩失調症」列入精神疾病範疇,顯示此問題已在全球普遍。面對「打機成癮」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政府有必要加以關注及重視,但很可惜,除了民間組織有調查統計外,政府並未有備存有關青少年打機成癮問題的有關數據。

陳沛良;協助子女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陳沛良早前在立法會提出「打機成癮」的質詢。他表示,政府雖然有關注「打機成癮」,可是只能提供一些指引供家長們自主參考,建議政府亦應主動調查了解,與學校及社區網絡合作,「e世代」的管教方法宜疏不宜堵,從家庭源頭出發協助子女正確使用電子產品才是關鍵,政府應加強對家長們的支援,從家長教育講座、家長教育網頁等方面持續入手,一方面確保家長們對青少年網絡文化及資訊素養的了解,另一方面推動家長以正確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引導子女反思,協商解決方法。

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參考內地,推出管制沉迷手機遊戲,包括實名登記及限制遊戲時間。陳沛良認為政府可以持續關注情況發展,積極參考其他地區做法,與醫學界、教育界、社福界等不同界別共同研討相關措施的可行性。

張民炳建議政府增加資源,安排社工支援家長解決青年「打機成癮」問題。(點新聞圖片)

建議社署跟進「打機成癮」青年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則表示,在學校課堂中,校方對學生可以進行一些手機使用的限制,情況應該會好一點,可是學生回家後的情況就難以控制。現時市面上舉辦針對「打機成癮」服務的NGO不多,未必能應付社會需要,家長並非專業人士,單純透過一些學習班去解決子女「打機成癮」的問題,相信有一定的困難,將重責交予家長們,對他們而言也是壓力,建議政府應該增加資源,由社署社工跟進青年「打機成癮」的問題,或與NGO合作,進行一些上門探訪活動,以小組形式將一些「打機成癮」的青年集中輔導,利用朋輩及良性的互動,令青年慢慢戒除癮症。

對於管制沉迷手機遊戲建議,張民炳認為技術執行時存在不少困難,建議應該以良性主動的方式協助青年脫離電子遊戲,學校亦可舉辦一些課外活動,將青年的集中力分散在不同的事物上。

為了解現行政策,記者特意詢問醫務衞生局及教育局對有關問題的對策,醫務衞生局回覆,就未成年人士電子遊戲成癮問題,衞生署除了為家長、教師及中小學生提供相關健康資訊及建議外,亦以外展形式在中學推行促進青少年心理社交健康的活動,當中包括為學生及家長舉辦有關健康地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課題及專題講座。如未成年人士因打機成癮而出現精神疾患,患者可接受醫管局現有的精神科治療及支援服務。

教育局有措施支援學生及家長

至於教育局,則表示局方一向鼓勵學校適當地加入「網絡成癮」及「預防網上陷阱」等課題或舉辦相關活動,教導學生正確及安全地使用互聯網,並與學生分析沉迷上網及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負面影響,引導學生反思,協商解決方法。此外,學校設有專業人員,包括輔導人員、學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為有需要的學生(包括沉迷網絡遊戲的學生)提供所需的支援及轉介服務。

而最受關注的家長支援問題,教育局則回覆,局方聯同香港教育城及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每年合辦一系列的家長講座,邀請專家和社工為家長講解e世代的管教方法、資訊素養、青少年網絡文化、網上危機和處理子女沉迷上網的要訣,以及保護子女免受網絡欺凌的方法。除此之外,教育局設立的一站式家長教育網頁「家長智Net」(www.parent.edu.hk)亦載有協助子女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及處理子女沉迷上網的影片和文章,供家長參考。

不能讓青少年沉溺於電子產品及遊戲

隨着電子產品日漸普及,連3歲小童都識玩,青少年甚至兒童沉迷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可能是未來教育或者使他們專注學習的最大挑戰,醫務衞生局在回覆記者時表示現時醫學界就有效診斷、治療或預防「電子遊戲障礙」的方法尚未有廣泛共識,局方會繼續留意打機成癮在公共衞生層面構成的影響。

可能,社會已等不及政府或醫學界對有關問題「形成共識」,家長們所需要的,是有效的支援及引導方法;如電子產品或電子遊戲取代了傳統書本成為了青少年的必需品,那時香港的青少年,可能就會被電子產品、遊戲所支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屆時才介入?只怕為時已晚!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青少年沉迷電子遊戲 如何助戒「打機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