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南腔北調|耶倫終於實現訪華「四日游」

文/上江南

國家財政部7月3日公布,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財政部長耶倫將於7月6日至9日訪華。今年初耶倫開始放話訪華,時隔半年後終於可以來北京,這是自中美關係緊張加劇以來,第二位訪華的美國部級官員。時間比布林肯多了兩天,從布林肯的北京「兩日遊」變成了耶倫的北京「四日遊」。

6月18至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終於實現了首次訪華,當時也是「經中美雙方商定」。布林肯訪華2天,中國展現了最大的誠意,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布林肯。不管是布林肯還是耶倫,公告中沒有看到出現「中方邀請訪華」的字眼,用的是「中美雙方商定」,說明耶倫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布林肯訪華後 美方加碼制裁及圍堵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五年來首位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說到:「中國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但美國也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害中國的正當權益。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態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落實巴厘島會晤共識,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美財政部長耶倫將於7月6日至9日訪華。(資料圖片)

布林肯在訪華過程中,依然老調重彈,堅持美方的「四不一無意」。布林肯在美國使館舉辦的記者會總結訪華時說道:「美國無意在經濟上圍堵中國,也沒有興趣將美國經濟與中國『脫鈎』」,對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挑釁』行為表達關切。」布林肯也當面邀請了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訪問美國。拜登總統回應布林肯訪華時說道:「取得了進展,美中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拜登總統的話音還未落,美國政府的老毛病又犯了。6月22日,印度總理莫迪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和拜登總統的聯合記者會上,拜登拉攏印度針對中國的意味非常濃厚。布林肯接受採訪時表示:美方會繼續做中方不喜歡的事,說中方不喜歡的話。

6月29日,美國國務院批准向台灣地區出售一批彈藥及後勤支援,總值4.4億美元,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第10次對台軍售,本年度第二次軍售。自從2020年開始,台灣就成了美國對外軍售的最大客戶,蔡英文當局已經向美國購買了400多億美元武器,但在200多億美元武器美國遲遲沒有交貨的情況下,又要從台灣搜刮4.4億美元,「台灣這塊肉美國吃得真香」!

美國嘴上說所謂不脫鈎,但美國創造出的「小院高牆」越來越高,高科技圍堵中國的步子越來越快。6月30日,荷蘭政府正式宣布,自9月1日起開始管制光刻機的對華出口。路透社以《US, Dutch set to hit China‘s chipmakers with one-two punch》為標題發布獨家消息,美國荷蘭以「組合拳」聯手打擊中國芯片製造商,荷蘭政府先前已經限制ASML公司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光刻機,本次是將ASML的所有產品都納入管制。換句話說,沒有荷蘭政府審批許可,中國就買不到荷產光刻機了。

此前彭博報道,拜登政府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高科技產業的行政命令將近完成,最快7月底準備推出。限制的領域包括:半導體、AI、量子技術等。

筆者曾經在點新聞發表過《耶倫訪華是否又是一場口嗨?》一文,拜登在違約的最後一刻,簽署了提高國債上限的法案,避免了美國的違約。下一步就是增發美債至少1萬億美元,按照美國國內60%、海外40%的購債情況,除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開動印鈔機外,從華爾街抽走流動性肯定也是耶倫必須施展的賣債招數。如果從華爾街抽走如此金額的流動性,美國銀行的倒閉潮一定會陸續再來。

中國是美元債券海外的第二大持有者,達8000多億美元,耶倫訪華的主要目的還是希望中國繼續購買美債。6月28日,耶倫在接受MSNBC採訪時說,美中需要討論彼此間分歧,希望與北京重新建立聯繫和互相了解。但她同時又說,美國現在和將來都會採取行動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即使會因此帶來一些經濟成本。

從耶倫近期的發言來分析,美國用高科技來圍堵中國是基於美國國家安全利益,這個是最高的,不能討論的。所有好事都是美國的,美國優先、美國的霸權心態表露無遺。

2023年美國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影響,陷入衰退是必然,第二季度銀行的利潤肯定下跌,不排除下半年銀行再掀起一波倒閉潮。在現實面前耶倫的講話開始軟化,希望中方能夠出手,像2008年一樣,幫助美國渡過難關。

耶倫馬上來了,當她所說的「重新建立聯繫」的任務完成後,她就可以回美國了。

相關閱讀:

美國財長耶倫周四起訪華4天

南腔北調|耶倫訪華是否又是一場「口嗨」?

環球星評|真正影響中美關係走向的是什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南腔北調|耶倫終於實現訪華「四日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