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聖潑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周年,也是李家超先生為特首的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滿一年,別具意義。過去一年,在中央政府支持及特區政府帶領下,香港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與內地全面通關,亦與世界其他地方恢復正常往來,社會全面復常,經濟逐步復甦,廣大市民都感受到復常的正面成果。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當前香港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關注並加速解決,確保在實現由亂到治的基礎上,加速實現由治及興。要掃清障礙夯實香港作為內地聯通世界「超級聯繫人」的地位,為香港及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告別動盪不安 仍要居安思危
過去幾年,社會動亂和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產生了巨大影響。首先是2019年發生的動亂,對經濟社會的破壞十分巨大,社會動盪經濟凋敝。中央出台香港國安法,彌補了回歸以來的法律漏洞,立竿見影穩住了局面,是護國安、保家安、得民心的「定海神針」。但是,在表面平靜的背後,是暗流湧動風雨欲來,社會依舊存在的「軟對抗」還須重視,特區政府在完善國家安全法律機制以及持續加強國民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清醒認識到,香港要繼續保持「東方之珠」的魅力、發揮「超級聯繫人」的獨特作用,都是只爭朝夕,時不我待,香港社會要居安思危堅決避免再次混亂,確保構建長期安定、安心、安全的發展環境。
其次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影響,使得香港社會動亂中的經濟社會發展更具不確定性,複雜多變雪上加霜。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區抗疫,讓香港社會感受到祖國的溫暖,這是戰勝疫情的關鍵。特區政府科學研判疫情,適時取消所有防疫抗疫措施,恢復與內地及全世界的正常往來,實現了一季度的經濟增長。今年第一季,本港的實際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了2.7%,如果復甦力保持強勁,全年增長更有望接近預測區間的上限,即是5%左右。
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動亂是香港的「人禍」,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的「天災」。香港要有足夠智慧消除、杜絕「人禍」危害;要有足夠手段減輕、降低「天災」影響。香港既不能再折騰,也不能有懈怠,全面促進經濟發展提升民生福祉香港才有未來。
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不忘面向世界市場
歷史已經證明,香港在聯通內地與世界的進程中角色獨特、獲益明顯,各方相互促進彼此成就。新時期,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在繼續發揮好自身傳統優勢的同時,要積極作為,充分認識到本港市場規模有限的現狀,找準新的經濟增長點,主動布局新賽道。對內,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加速推進,灣區建設按下「加速鍵」迎來「加速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香港作為推動者也是親歷者應該主動靠前擁抱機會。對外,「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入全球互聯互通新階段,朋友圈不斷擴大,互利共贏是目標也是底氣,國家越打越開的開放大門將對全球技術、資金、人才形成虹吸效應,香港完全有機會背靠祖國實現「近水樓台先得月」。始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國家發展,在貢獻國家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國家高速及健康發展的成果。
長久以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匯萃的國際都市,有良好的法治及投資環境,有世界需要的各種人才,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也是世界的香港。香港必須保持全球視野堅持國際化,始終對標世界發達經濟體持續完善優化和提升法規、金融以及貿易環境,這是保持香港全球競爭力的根本,也是吸納全球人才、技術和資金的最重要基礎。
加強聯通世界 說好香港故事
事實上,從不同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當前的狀況是「喜中有憂、喜憂參半」,例如在GDP回穩的同時,本港的出口疲弱、出口額繼續下跌。過去兩、三年,本港雖然在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證券市場成交額以及新股集資額等方面呈現增長的趨勢;但是,境外的駐港公司或以香港為地區總部的境外公司有所減少,這些是需要各方警覺的信號,也是本港須重視的問題。去年11月,政府統計處公布《2022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報告,按去年6月1日的數據,母公司在境外的駐港公司數目有8,978間,為近年首次跌穿9,000間;2022年,以香港為地區總部的境外公司有1,411間,連續三年下跌,與2019年相比,累計減少130間,降速達到8%。
短期的數據不會影響長期的信心,但是在趨勢中找規律抓重點,及時修補漏洞是扭轉形勢的關鍵。我們要清楚自由、開放是香港的本色,公平、法治是香港的底氣,也是香港故事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特區政府要有立足優勢聚焦產業的定力,更要有通過突破創新實現融合發展的爆發力,面向全球加強力度「搶企業、搶人才、搶項目」,通過優化提升公平、公正、公開、法治、誠信的投資環境,保持香港核心競爭力、全面保障投資人利益,形成對全球產業、技術、人才、資金的聚集效應,逆流而上推動經濟發展,從而惠及市民大眾增加社會福祉。獅子山下的香港故事一定會精彩依舊。
落實「四點希望」 不負國家厚望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親自視察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習主席在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四點希望」,包括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以及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不僅一針見血全面深刻地指出了香港的問題和痛點,還一語中的科學精準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認為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是特區政府提升施政能力的根本;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是社會前進的必要條件;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是以民為本的施政目標;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則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在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一周年、喜迎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我們更應該好好重溫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這是主席對香港的期待,也是我們應對抵禦風險挑戰解決相關問題的根本遵循。期望在往後的日子裏,香港繼續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本港層面繼續發展經濟,改善住房、民生等問題;在國家層面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國際層面則加強與世界各地的交流及合作,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的征程中,香港一定不會缺席也一定不能缺席,香港要做積極推動者更要當主動踐行者。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創造香港更大輝煌。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工商總會會長、香港北區防火委員會主席、信義能源董事局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