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追風趕月莫停留 務實有為更需加把勁

文/上江南

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灣仔金紫荊廣場早上8點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6周年這個喜慶日子。街頭的「旗海」成了市民的打卡地,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推出了連串優惠,包括香港故宮、M+博物館等免費參觀,百年歷史的天星小輪、電車(叮叮車)免費任搭,逾千間食肆指定餐品七一折優惠等活動,讓市民同慶回歸26周年。

回歸26周年之際,暫停兩年的「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再次來到香港,在亞博館唱響,本次「灣區升明月」晚會以更高視野和格局,面向世界,致力打造大灣區的經典文化品牌。

百餘位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的電影人、音樂人齊聚亞博,同唱經典,港澳老藝術家、頂流小鮮肉、昔日一線藝人、實力常青樹齊聚,不管是港台流行數十年粵語歌,還是內地流行的歌曲,皆應灣區之約,來到香港,奉獻了一台屬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盛宴。

6月30日,特區政府舉辦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慶祝活動啟動禮,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等出席並致辭。鄭雁雄主任在致辭時強調:「香港再也不能搞錯方向、搞亂自己,再也不能被人利用、被人蒙蔽了,只有『一國』越堅固,『兩制』才能越精彩。」堅定保持香港國際化優勢,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東方之珠」才能越來越熠熠生輝。

李家超歡迎人才登上香港這艘「特快號」

6月30日,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記者採訪,回顧履職一周年,李家超認為意義重大。香港是一個「24小時不停轉」的國際城市,他認為香港是一個可以有夢、追夢、圓夢的地方,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特區政府要趕回黑暴和疫情而消耗的時間,努力改善民生,也要警惕破壞分子危害國家安全。他認為:金融、交通、創科、文化等優勢,共同組成香港的「基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每天給香港增加「維生素」,讓他更強壯。

特區政府上任一周年,團隊在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速融入大灣區、管治水平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高才通」搶人才的計劃,每年計劃3.5萬名,實施5個月以來,已經有5萬人通過申請獲批簽證,超過全年計劃。

5萬人獲批可以帶動10萬以上的人來香港就業、工作、生活,如果都能落地生根在香港的話,一定可以帶動香港的經濟民生發展。唱衰香港的人經常說過去有10多萬人離開香港,每人帶走數百萬財富,依照這個推論,特區政府批准來港就業、生活的這10幾萬人,一定可以將那些帶走的財富超額補回來,香港還是那麼香!

方向對了 「提效提速」就是未來香港發展的關鍵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4月來香港考察6日,提出了「六個相信」,特區政府管治團隊應該認真落實。李家超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香港已經被黑暴和疫情耽誤了多年,追回時間、追回成績,追回香港在世界的競爭力」,他希望憑藉政府團隊提升效力和團結,社會各界齊心一致,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回報。

2022年7月7日,李家超作為行政長官第一次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說:「特區政府會務實有為,解市民所困,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

過去的一年,是由治及興的起始之年,市民看到特區政府的努力,但在很多事關香港經濟發展、民生等議題上,效率和務虛的問題依然存在、拖字訣的問題依然存在。

比如今年3月份獲批270億元的簡約公屋,昨天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才公布第一批項目出標;香港投資管理公司只看到召開過一次會議,進展無從得知;融入大灣區實際進入操作的並不多,多數還停留在參訪一日遊及口號上;工聯會陸頌雄議員等多次抗議的進口日本食品問題,謝展寰局長還是依然舊套路「遊花園」。香港是日本農林水產食品的第二大出口地,第一是內地,但內地14億人,香港只有700多萬人,進口日本食品,按人均來講香港是世界最高的。韓國媒體已經公開了日本為了獲得好的結果,行賄國際原子能機構100萬歐元(855萬港元),外交部也要求日本解釋。然而謝展寰局長的解決方案還是花費公帑購買檢測器材,增加檢測。難道除了日本食品外,其他地方沒有可以替代了嗎?

花費1200萬元公帑的粉嶺高球場收地建屋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變數。(點新聞資料圖)

花費1200萬元公帑的粉嶺高球場收地事件,2019年已經確定收回,為什麼還讓當年的反對劇本重新公聽一邊?為什麼那麼多行會成員及新界鄉紳那麼賣力地反對?20多間航空公司申請恢復航線,竟然以沒有地勤為理由拒絕,實在讓人不理解;千萬不要以為1000萬人的遊客多麼值得高興,相比2019年全年6000萬人,差距是多麼的大!

回歸26年了,管治團隊在慶祝回歸的同時,理應加強思考,在未來經濟復甦並不樂觀的情況下,如何提升效率、真抓實幹?多務實,少務虛,少參加幾次慶典,多離開空調房,走入民間進行調研,唯此才能保住香港今天的大好局面,才能踐行我們對未來的美好預期。筆者希望生於斯長於斯的所有香港人都要真正理解「又見灣區升明月,此心安處是吾鄉」。

「再見少年拉滿弓,不懼歲月不懼風。追風趕月莫停留,未來盡在君手中。」從獅子山俯瞰香港,藍色的大海、蔥鬱的青山,天、地、人的自然和諧,這些都是香港的味道,是大家的家。建設好香港這個家,既是特區政府的責任,也是700多萬人的共同使命。

相關閱讀:

來論|特首的「殺威棒」何時啟用?

來論|誰在忽悠行政長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追風趕月莫停留 務實有為更需加把勁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