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18社區逐個捉|東九龍線未到慈雲山 市民上落仍艱難

《18社區逐個捉》社區點論壇今日舉行,立法會議員陳勇與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黃智華及多位地區人士探討黃大仙的地區問題。(直播截圖)

【點新聞報道】黃大仙位於九龍東,人口大約為42萬,地區特色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現時區內85%的人口居住於出租公屋及資助房屋;而其餘15%的人口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作為一個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地區,區內自然有照顧長者、貧窮人士等問題。新一期《18社區逐個捉》社區點論壇今日(13日)舉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繼續擔任主持,與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黃智華及多位地區人士探討黃大仙的地區問題。

近日政府提出以高架無軌捷運系統替代2014年提出的東九龍線的方案,亦受到社區人士的廣泛關注。民建聯黃大仙支部副主席、黃大仙北分區委員潘卓斌表示,慈雲山至富山一帶居住人口超過10萬人,位於山區,市民出門前往地鐵站需要小巴代步,十分不便,民建聯早前在區內進行問卷調查,九成市民認為方案有待優化,建議延線至黃大仙及慈雲山等區域。

專員黃智華回應表示,彩虹、彩雲及清水灣道一帶交通經常擠塞,政府正探討以高架無軌捷運系統建東九龍線,考慮在彩虹東、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和寶達設站,對區內市民而言無疑是好事,針對慈雲山至富山的出入不便問題,政府正研究在區內的主要通道加設有蓋行人道、天橋等,包括鑽石山、沙田坳道,方便市民前往鐵路站。

政府早前宣布計劃將鑽石山配水庫搬至翠竹花園後山,黃大仙北分區委員會主席何漢文關注區內土地規劃安排。他指出,區內有不少新土地需要發展,鑽石山配水庫地理優越,鄰近多個社區,建議善用配水庫的土地,做到一地多用。黃智華指出,現時土地除了用於興建房屋,亦會建有店舖用作零售,為方便鄰近市民出入,政府同時已規劃好扶手電梯等設施,連接港鐵站,預期2027年開始發展。

黃大仙東分區委員、香港婦女動力協會主席譚美普表示,黃大仙區長者人口達12萬,人口年齡中位數已達50歲,為全港最高,不少婦女在家中需要照顧長者,期望政府推出更多的政策支援。黃智華指出,現時正籌建的關愛隊有助支援長者需要,配合區內的社會福利署及NGO,加上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將能提升長者生活質素。

黃大仙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主席楊諾軒同樣關注人口老化的問題。他指出,成立於1961年的聖母醫院雖然展開重建工程,可是醫院完成重建後仍然未有急症室服務,認為地區康健中心不足以解決長者需要,期望政府正視情況。黃智華回應稱,聖母醫院東翼和北翼主座大樓拆卸後,將改建成樓高12層的醫院大樓,同時翻新門診大樓,工程後將增設120張病床,醫管局明白九龍中對急症服務的訴求,未來啟德新發展區將建有全港最大規模的急症醫院,提供2400張病床及37個手術室,提供不同的醫療服務,相信可以滿足區內的醫療需要。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更多報道:

【點直播】 社區點論壇 | 18社區逐個捉-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 x 地區人士 |6月13日

18社區逐個捉|葵青交通基建需求大 冀「中鐵綫」增設站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18社區逐個捉|東九龍線未到慈雲山 市民上落仍艱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