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新語|賣旗都要跑數?勿墜入論斷的陷阱

文/王偉傑

最近網上流出一則幼稚園通告,指出若發現參與的幼童沒有進行賣旗,或旗袋只得極少量善款,將有機會不獲發嘉許證書。個別媒體發現這則通告後「如獲至寶」,將通告內容及網民意見搬字過紙,便輕輕鬆鬆完成了一篇報道。有網民在這些有限的資訊下,便作出「賣旗都要跑數」的結論。究竟涉事幼稚園是否如此目標為本,以善款數字作為量度學生表現的標準,抑或有其他苦衷呢?

做善事應出於自願 報道前更要小心求證

「為善最樂」,相信大部分人均同意做善事應該出於自願,那麼無論是以善款數字來衡量幼童表現,抑或為了一紙嘉許證書才賣旗,都有違做善事的初衷。涉事學校在通告的遣辭用字固然值得商榷,但是否有不少家長只為子女爭取多張嘉許證書,而本末倒置地將賣旗這項有意義的活動敷衍了事呢?作為負責任的媒體,理應先向校方小心求證,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才作出報道。網民在發表意見之前,也可先思考校方作出這項舉動的原因,避免在欠缺足夠理據下,便匆匆作出「賣旗都要跑數」的結論。

掠奪眼球成首要工作 為學生汲取的資訊把關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媒體的目標讀者群每天可能遇到海量的資訊,掠奪眼球便成為首要工作,還原事件的全部真相,可能不及設下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來得重要。然而,教育工作者肩負起啟蒙學生的使命,容不得他們輕易在這種「速食文化」面前妥協。除了要追查資訊是否來自值得信賴的來源外,我們還要評估報道的內容是否公正持平,抑或是具偏頗的片面之詞,務求為學生在課堂上汲取的資訊把關。此外,我們也要教曉學生如何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問題,在未取得足夠理據前不要急於下結論,才能鍛鍊出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香港是個言論自由的地方,但這並不代表未經慎密思考便妄下斷語,是一股值得鼓勵的風氣。冀望各位同工能堅守這條防線,在學生輕易論斷他人時作合適的引導,培養他們對不同事情表達意見前搜集更多佐證,讓理性及客觀成為他們的主導思想。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賣旗都要跑數?勿墜入論斷的陷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