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改革教資會 配合國家創科藍圖

文/鄭久慧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上周,國家科技部與特區政府在京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科技基礎雄厚、高質量人才薈萃的香港成為國家創科生力軍,與內地在各方面深化科研合作,共享科研資源及成果,加速構建香港成為國際科研之都!

廣東省正如火如荼地全力落實世界級「數字灣區」藍圖,國家亦將開放灣區「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予香港科學家使用,本港科研勢必如虎添翼,突飛猛進。同時,港深兩地創科加強協調,令兩地創新技術能互相融合發展,隨着明年底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的首三座大樓竣工,內地與本港的科研數據共享將會邁入新篇章!記得去年5月,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工作報告提出的創新理念,落實「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的模式,攜手港澳,共同打造大灣區高水平人才基地。

培養「對口」本港人才配合國家創科

現時,香港共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香港分中心,研發成果屢獲殊榮。展望未來,國家與香港共享科技信息資源,向香港開放國家「成果庫」,香港除了要做好本地立法工作保障數據安全,更應按照國家科研方向,調整培訓香港本地人才的教育模式,做到與內地目標一致,培養「貼地」人才,才能與國家創科項目緊密結合,不負國家與香港特區信息技術共享所注入的「創科活水」!

筆者在2021年8月曾發文《五眼聯盟控制香港的大學?》,質疑教資會轄下的「質保局」的組成,乃是西人佔大多數,以西方思想為主導。當時的資料顯示,僅有9人的質保局,主席為新西蘭人,並有2位來自英美的海外委員,加上1名英籍本港委員,真正代表本地教育界的聲音寥寥可數。同時,「質保局」轄下負責審核大學課程的評審員共76名,逾7成半(59名)為外國人,香港學者僅16名,內地學者僅1人!在外國學者中,來自「五眼聯盟」國家的學者佔45名,包括英國23名、澳洲16名、美國4名、加拿大1名及新西蘭1名。歐洲大陸的學者很少,南美的更少,整個「質保局」明顯傾斜「盎格魯-撒克遜」英語系國家的價值觀。

教資會「質保局」內地學者依舊少得可憐

到了一年半後的今天,筆者再次審視「質保局」的組成,「質保局」成員現增至85人,在「質保局」的外國學者中,20人來自英國,14人來自澳洲,4人來自美國,2人來自德國,另有加拿大、新西蘭、挪威、西班牙、哈薩克、新加坡學者各1名。來自內地的學者遠比「盎格魯-撒克遜」英語系國家的少,僅有3人,其中兩人是在本港大學任教的內地學者,剩下的1人來自內地南開大學。

無疑比起年半前,「質保局」香港本地學者的數量明顯增加,現有36名成員來自本港大專院校,27人為本地學者,9人為在港任教的外國學者。但來自英語系國家(主要是五眼聯盟)的外國學者依然佔主導優勢,內地學者仍少得可憐,在這情況下,如何能培養出「對口」人才,銜接國家科研方向,加強並深化灣區創科合作呢?

再者,「質保局」負責審核所有大學課程,大學曾經是「黑暴重災區」,無數學生淪為暴徒,逾2000人涉黑暴案前途盡毀,為何教資會至今無人需要負責,時任主席仍獲政府延任,其下轄的「質保局」亦未改革成員的組成,從未扭轉錯誤的教學方向呢?

香港高等教育亂象必須改革

香港教育有個怪現象,回歸這麼多年來,教育局只敢管中小學加幼稚園,一提到專上及高等教育,教育局馬上搬出基本法第137條,各類院校均可保留其自主性並享有學術自由,然後置身事外!這個所謂的「院校自主」,卻因教資會掌控院校財政命脈,又手握課程及科研經費審批大權,實則變成「教資會自主」!事實上,根據具法律效力的基本法第137條英文版列明:「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all kinds……」 明顯教育局的權責涵蓋大中小學,故此局方責無旁貸,須像監管中小學一樣,制定一系列規則(包括學校行政手冊、行政規則、校本行政規則等)予大學,加強管理,而非放權予教資會。

縱觀教資會自1965年成立之後,地位一直超然,此委員會關乎如何運用每年數百億政府對大學的撥款,以及關乎數以萬計香港大學生的福祉。教資會到底是如何決定教育資源分配?具體會議紀錄在教資會網站根本找不到。

此外,教資會雖負責監督香港高等教育,但成立至今多位主席均非教育界人士,大多是搞金融的,有前港交所主席、有前證監會主席、有前跨國會計師行主席、有前英資銀行大班、有專責企業併購的知名律師,由不是搞教育的來統籌香港高等教育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另一方面,搞金融會計的必定知道「撥款决定方向」吧,黑暴時,若教資會出手停大學撥款,大學財困,教職員科研經費受影響,校方及教授自然充滿「動力」嚴管學生,怎會弄到數以千計學生參加暴亂的田地,又怎會淪喪無數香港年青人才呢?

總括而言,人才不對口等同浪費人才!過往香港僱主常投訴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實務訓練,學非所用。現在香港融入國家創科藍圖,不能再讓教資會繼續做「絆腳石」,繼續任由西方思維主導大學課程及教學方向,必須深入改革「質保局」的組成,增加內地學者,打破由西方學者壟斷的局面,積極進行專上教育課程改革,確保在大學課程中貫徹國家創科目標,培養對口人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改革教資會 配合國家創科藍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