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鄭久慧
港隊參與國際賽事時,第四次發生「播錯」國歌事件,全城震怒!不僅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待詳細報告出爐後,會嚴肅處理涉事本地賽會,特首李家超亦指出政府已多番與谷歌交涉,要求將我國國歌置頂及刪掉「獨歌」,期望與谷歌一齊找出解決辦法。
宜效法英美強硬對待壟斷科企
須知首次播錯國歌事件發生至今已整整四個月,谷歌一直對特區政府採取輕慢無視的態度,以算法自動排序、不應人為操縱排名等理由推搪。在國歌這一象徵國家尊嚴的大是大非問題上,豈容谷歌造次!港府再與谷歌好言好語磋商的意義不大,實應引用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要求互聯網平台移除危害國家安全的反修例歌曲,若谷歌方面不合作,可依法例罰款谷歌10萬元及監禁相關人員6個月。
老實說,特區官員應效法英美對待壟斷科企的強硬手腕,去年2月,英國數碼、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大臣多裏斯(Nadine Dorries)出言威脅社交媒體Facebook,一旦發現Facebook違反英國新修訂的國安類法例《網絡安全法》,英政府就會毫不猶疑地嚴厲執法將Facebook的CEO朱克伯格依法送進監獄!此《網絡安全法》要求社交媒體公司不能再置身事外的充當「沉默的旁觀者」,必須責無旁貸地移除平台上的不實、涉暴、煽動、欺淩內容,否則負責人勢必面臨檢控及負上刑責。
新加坡三辣招對付虛假及煽動信息
英國絕非第一個嚴肅對待科網巨企的國家。新加坡在2019年10月實施《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Act, POFMA),又在2021年10月4日通過長達190頁的強力國安法例——《2021年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Foreign Interference (Countermeasures) Act 2021, FICA)。到了去年10月,新加坡又擬推出第三個規管社交媒體的辣招新法例,務求令社交媒體屏蔽並阻擋新加坡用戶訪問任何「有害內容」,違者將面臨罰款及被新加坡當局網絡封鎖。
無疑,全球戰略格局正在改變,新加坡引入前所未見的嚴苛國安法例,昭顯維護國家安全遠重於維護其金融利益。其中簡稱為FICA的新加坡反外國干預法例,大篇幅加強管理互聯網(包括搜索器及社交媒體),杜絕含有仇恨及偏見的「敵意訊息傳播」(Hostile Information Campaigns),以免互聯網成為煽動市民情緒的工具以及唆使無知者犯案的媒介。
在如此嚴厲的FICA之下,有人敢「播錯」新加坡國歌嗎?答案一定是NO!
FICA賦權新加坡執法人員調查及打擊來自外部勢力的敵對煽動訊息,新加坡內政部長可向互聯網公司索取可疑社交媒體賬戶的用戶資料,要求可疑的社交媒體賬戶、電子服務提供商、互聯網營運商等協助當局屏蔽及打擊敵對信息,包括強制刪除資訊、應用程序及阻截軟件更新等,若社交媒體或特定網站拒絕執行,新加坡政府可要求當地電訊商阻截市民訪問含可疑資訊的網絡平台及社交媒體,亦可要求電訊商停止向市民傳送含有敵意的訊息。
借鑒新加坡法例應對「獨歌」
現時谷歌及旗下Youtube上的反修例黑暴「獨歌」,明顯是煽暴分子乃至「外國勢力代理人」所發布的。而新加坡的新法例FICA對此有嚴格監管,值得香港借鑒。FICA首先禁止任何「外國代理人」或其授權人在容易散布敵意訊息的網絡平台上載煽動信息及刊登廣告,更會凍結現有用作發布線上內容的資金。若新加坡政府評估公共利益後,判定「外國代理人」創建的網站或上載的內容,涉及針對新加坡的敵意內容,即可要求電訊商禁網,避免煽動公眾情緒。
至於谷歌指「獨歌」的網絡排序較前,是根據搜尋量的自動排序,實情是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利用機械人進行點擊或大量投放廣告,即可人為地擴大接觸面及製造虛假人氣,是相當普遍的網絡炒作方式,只因23條仍未立法,香港欠缺法例監管發布此類信息。參看新加坡的FICA,有效針對外國勢力透過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工具進行的社交分化手段,即使此類輿論操控化整為零,以圖避開互聯網監察系統的檢測,或者透過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程式,例如ChatGPT,試圖創建更豐富可信的假信息,仍難逃法網!
由此可見,一套強大的國安法例,絕對能杜絕「播錯」國歌的鬧劇!在西方社會持續收緊網絡安全的同時,香港卻仍如「無掩雞籠」般法例真空,遲遲未立23條!
速立23條保障港人通訊安全
日前,WhatsApp因無法達到英國最新的國安類法例《網絡安全法》(Online Safety Bill)的監管準則,隨時面臨被英國政府強行停用的命運。而香港的現狀卻是過百萬市民的通訊倚賴Whatsapp,個人網誌都在Facebook及Instagram,以致大量個人私隱及資料全部備份在美國手中。一旦再爆發「顏色革命」,透過演算法(algorithm)針對不同港人群組發放假消息,荷里活大片裏的策反情節隨時可能在香港發生。
不少國家出於國安考量,均由本國軟件商研發即時通訊軟件,例如我國有微信微博,瑞士有Threema,伺服器都在本國,充分保障國民的通訊安全。兩年前,香港市民終盼來了首個港人港企自主開發的即時通訊軟件的應用程式「TALK+」,但伺服器竟設於不同國家,究竟是香港人國安意識太薄弱,還是政府立23條「歎慢板」,缺乏國安法例零監管所致?
香港政府的域名竟由非法定機構監管?
再來看看新加坡國安法例FICA着墨不少的虛假煽動性網站,這些假網站一般會假冒真實存在的人或組織,增加其可信度,方便散布虛假訊息,亦會先以日常主題來培養公眾追隨者,吸收粉絲,累積一定人氣後再推出政治信息進行洗腦,其目的都是隱蔽地操控政治輿論,分化社會、左右選舉結果甚至顛覆政權。
然而,負責香港本地域名註冊及管理工作、行使壟斷性公權力的,卻並非政府部門或執法部門,而是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現時,所有帶有「.hk」及「.香港」的香港地區域名,從個人域名、公司域名、教育機構域名、組織域名,乃至代表法定政府部門的「.gov.hk」,都是由這間非法定機構的HKIRC進行審批及監管。
HKIRC僅為一間特區政府指定的非法定機構,並不受任何特定的相關法例(Statute)監管!既然是「政府指定」,為何不能像其他執行公權力的機構,例如金管局、醫管局,以附屬法例形式列明「指定」的詳情及權限呢?參看我國例子,我國負責管理域名註冊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就直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特區政府實在應該盡快就23條立法,妥善安排香港的網絡監管工作,維護好國安。
總括而言,「播錯」國歌只是冰山一角,既側面折射出不少香港網絡亂象,亦突顯出國安風險千變萬化。在國際關係地緣政治錯綜複雜的今天,期盼23條立法盡快上馬,堵塞香港的國安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