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司機貴庚?市民驚心!

圖、文/鄭久慧

前日(5日)發生駭人車禍,一名85歲高齡的士司機沿炮台山道落斜時,車輛失控「打保齡」般骨牌撞倒3名女途人,其中2人傷重昏迷。這並非今年首宗由「耄耋之齡」的士司機肇事的嚴重意外,今年1月12日,一名87歲老翁司機在一周內,先是駕駛的士在交通繁忙的金鐘夏慤道翻側,其後又在灣仔連環碰撞8車,他因危險駕駛而被拘控。

一、法例要求是否太鬆?

本次事件引起社會對職業司機老齡化問題的關注,現時公共小巴及的士司機並無退休年齡限制,參看海外例子,新加坡及日本等地職業司機年屆七旬就須退休,而香港法例卻相對寬鬆。據香港法例第374B章《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訂明,年滿70歲或以上的人士在申領或續領正式駕駛執照/暫准駕駛執照/臨時駕駛執照/學習駕駛執照時,須連同申請表遞交一份由註冊醫生簽發的體格證明書,證明他/她適宜駕駛其所申請類別的車輛。這項體檢要求至少三年一次,最多可每年一次,作為是否容許司機續牌的要求。然而據申訴專員2021調查發現,驗身過程並不嚴格,應加以改進。前日意外後,政府已及時應變,運輸署署長已成立專家小組,檢討職業司機續牌的體檢證明機制,包括研究年齡要求、加密驗身或增加體檢項目。

二、聽聽司機們怎麼說

電台烽煙節目訪問一位長年執掌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議員,卻未能提出深入的應對措施,僅建議加強驗身,硬性規定70歲以上老司機一年一檢。其後致電節目的廣大司機朋友,反而對問題作了深入剖析,例如點出車齡大的問題,肇事的士特別舊,同時指出租車司機因為要應付租金,即使身體不適都會「頂硬上」勉強開工。

議員及當局並未提出全面性的針對措施,頗令人失望。舉例,政府能否規定車行換新車、改善通風?政府能否為高齡司機設立「駕駛時間限制」,例如年滿70歲的司機,每月只能揸少量更數,或者減少每更的駕駛時間?只提議加強驗身是否因為影響的只是行內弱勢司機,他們無力反對?而一些措施將影響租車價格及的士牌價,牽涉車行、車主這些強勢持份者利益的就避免提出?

三、的士司機苦況港人皆知

車齡大難免影響車內空調系統,空氣調節不良令司機容易打瞌睡,易生意外。而職業司機久坐數小時不動,長時間血循環不良,容易患心血管病,調查顯示他們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28倍,常有司機忽然中風的新聞,在2011年其中8個月內,竟多達5名的士司機在工作時中風身亡,隨時危及乘客及路人的生命安全。亦有感人報道,關於不幸在駕駛途中中風的士司機盡最後責任,在陷入昏迷前,竭盡最後意志將車剎停路旁,避免人員傷亡。

其實的士司機也不想「因工作而早亡」,然而找個停車位,鬆一鬆談何容易?的士司機連上個廁所都難,有些吃飯也是買個飯盒踎在路邊草草一餐,生怕被抄牌令一天收入泡湯,更勿論為了身體健康,久坐後找個地方舒展筋骨,減低中風幾率。日積月累,健康走下坡是無可避免的。

四、輸入外勞司機可行嗎?

當然,的士業界亦擔心收緊司機的驗身要求,會加劇現時人手短缺的情況。上月中,運輸業界召開聯合記者會,倡議有限度輸入外勞司機,解決客、貨運司機不足,脫班嚴重的問題。然而,某些固定行車路線或可依賴外勞,但香港道路複雜、交通限制多、GPS定位不準確,的士司機絕無輸入外勞的可能。故此,應從體檢保健、改善車輛質素、降低車租、限制工時等多方面留住這班的士生力軍!

五、高齡真是交通意外禍源?

筆者綜合多方資料,高齡的士司機未必是交通意外的禍源。

2022年2月運房局回覆立法會的資料,顯示各個的士司機年齡組別相對應的意外宗數,過去5年內,意外肇事最多的組別是「50至59歲」及「60-69歲」組別,並非70歲以上的司機。而最新的2021年數據更顯示,70歲或以上的士司機(409宗)僅佔總的士事故總數(4359宗)的9.3%,而39歲以下的士司機(388宗)佔總的士交通意外總數(4359宗)的8.9%,由此可見,高齡司機的風險或只比年輕司機高不足一個百分點,當然這或因為高齡司機的駕駛時數比年輕司機少,正如本次意外的司機是揸「特更」做替假。

此外,筆者翻查運輸署數據,過去十年「按照年齡劃分的涉及意外機動車輛駕駛者數字」,包括私家車及商用車的總和。數據顯示,70-79歲的香港駕照持有人約75000人,80歲以上的約6560人,而運輸署資料亦顯示香港駕駛執照持有人共約233萬,計算得出70-79歲駕照持有人佔總數約3.2%,80歲以上的佔總數約0.28%。然而,這些高齡司機僅僅佔所有交通意外宗數的3.41%及0.22%。18至39歲的佔全港總人口約27%,但18至39歲交通意外肇事司機佔總數高達36%。故此,數據證明就私家車和商用車輛而言,70歲或以上的肇事司機實際上比年輕司機少得多!當然,我們需要從整體司機中剔出的士司機,的士駕駛執照只佔總駕駛執照的8.7% (203968個/233萬),卻造成17%的交通事故。由於的士司機是職業司機,行車時間遠比私家車司機長(每天約多3倍時間),所以高意外率是可以理解的。

綜合以上各點,的士司機其實並不比其他車輛構成更高的意外風險,尤其是對比私家車司機。無論是年輕或高齡的私家車司機,特別是不熟悉路況的「Sunday Drivers」,對公眾或構成更高的危險。

相關報道:

北角車禍|運輸署:的士司機現高齡化情況 將檢討體檢要求

北角車禍|2女途人仍危殆 84歲司機被控危駕明提堂

北角炮台山道的士失控撞3途人 2女子昏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司機貴庚?市民驚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