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竹篙灣「服疫」三年今關閉 卓孝業︰由「糟糕灣」變竹篙灣大學

主持關閉儀式的卓孝業為中心大閘掛上一個鎖形的牌,象徵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已經完成歷史任務。(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疫情緩和,香港已經走上復常之路,三年來一直服務港人的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亦在今日(3月1日)起正式關閉。負責營運該設施的民眾安全服務隊於上午舉行關閉儀式,主禮嘉賓為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民眾安全服務處總參事梁冠康擔任。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在閉幕儀式上指,竹篙灣自2020年7月啟用後,有27萬人次入住,一開始只用作接收密切接觸者、再用作接收確診者,其後作為外傭檢疫中心,期間亦曾用作中學文憑試試場、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等投票站,感謝不同部門協助,讓確診者仍然享有投票的權利。

卓孝業又指,他上任後首要任務工作就是負責竹篙灣的工作,竹篙灣對他來說有不同的意義,竹篙灣由過去無人願意前來,幾乎想要逃跑,到現在我們想停運,仍然有人致電,希望入住,認為三年來服務有進步,讓竹篙灣從戲稱「糟糕灣」隔離設施,轉變為市民口中的「竹篙灣大學」。卓孝業亦特別鳴謝有名無名英雄,為保障香港這個家安全所作出的貢獻,竹篙灣的工作人看到「香港萬眾一心,無事不可成」,期望疫情別再回來,市民有更美好的將來。

卓孝業期望疫情別再回來,市民有更美好的將來。(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民安隊總參事梁冠康表示,隔離設施部分會轉為備用狀態,如有需要,可在48小時啟用。(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民安隊總參事梁冠康表示,民安隊最高峰一天有過千隊員進駐竹篙灣,兩年多合共動員34萬人次,去年12月高峰時期竹篙灣入住率達9成,最高峰時一天有3000人在工作。他表示,隔離設施部分會轉為備用狀態,如有需要可在48小時啟用,部分民安隊成員可留守作支援。現時竹篙灣仍有80名職員留守,負責協助中心關閉後的物資運送的工作。

竹篙灣的大閘正在關上。
主持關閉儀式的卓孝業為中心大閘掛上一個鎖形的牌,象徵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已經完成歷史任務。(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正午12月時,竹篙灣的大閘由民安隊鎖上掛上寫有「任務完成」的牌,主持關閉儀式的卓孝業掛上一個鎖形的牌,象徵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已經完成歷史任務。

多位來自熱線組、膳食組、房務組的民安隊隊員分享工作感受。(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據了解,中心至今收到500封來自入住者的感謝信或電郵。儀式過後,多位來自熱線組、膳食組、房務組的民安隊隊員向傳媒分享自己的工作感想。黃永成說,曾遇過有入住人士在營區派發早餐後一段時間都未有領取,他們留意到相關情況後進入單位檢查,發現當事人暈倒,他立即帶同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於是即時急救。當事人最終不治,他認為已做足工作,但事件令他感受到急救技術及AED的重要性,呼籲更多的市民學習使用,為挽救生命作不時之需。

黃永成呼籲更多的市民學習使用,為挽救生命作不時之需。(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負責膳食的民安隊隊員麥智恆說,除了要照顧入住人士的三餐需要,亦要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等特別因素。他說,以往有入住人士對膳食感受到落差,於是與供應辦溝通,雖然現在竹篙灣即將關閉,可是有入住人士對「竹篙灣名物」雞脾飯感到依依不捨。

夏天生成為中心的少數族裔翻譯。(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少數族裔民安隊隊員夏天生表示,過去曾有400巴基斯坦及尼泊爾人入住,當中大部分人不會中文及英文,令工作人員大為煩惱,所幸他懂得烏爾都語及多個少數族裔語言,成為他們與中心的溝通及翻譯者,並在齋戒月為有需要的入住人士安排清真食物和可蘭經,成功解決他們的需要。

李詠如期望活用抗疫經驗,繼續為有需要的人服務。(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負責房務組工作的民安隊隊員李詠如從3年疫情開始已經投身抗疫工作,從麥理浩夫人度假村開始,輾轉去到駿洋邨及竹篙灣隔離設施,她表示很高興為市民服務,抗疫的工作她一位普通的民安隊員有機會學習更多的知道,如物業管理的工作,她期望今後可以將抗疫的工作經驗應用到其他地方,繼續為有需要的人服務。

工人正繼續清理及搬運物資。(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工人正繼續清理及搬運物資。(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人去樓空的竹篙灣隔離設施。(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人去樓空的竹篙灣隔離設施。(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人去樓空的竹篙灣隔離設施。(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人去樓空的竹篙灣隔離設施。(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相關閱讀:

【點直播】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關閉儀式|3月1日

香港全面復常 竹篙灣隔離設施3月1日停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竹篙灣「服疫」三年今關閉 卓孝業︰由「糟糕灣」變竹篙灣大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