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  | 包容寬容 和解和諧

文/黎岩

香港司法機構昨日發表2022年年報顯示,各級法院需處理與2019年修例風波相關案件及國家安全相關的案件有增無減,持續給司法機構帶來重大挑戰。數據顯示,區域法院刑事案件平均需輪候354日,與司法機構目標的平均輪候時間100日相差約8個月。涉及2019年修例風波的諸多案件,或應證據舉證問題,或因法律觀點爭議,或因人手調配問題,或因上訴等問題,久拖不決。不單對被告造成某種程度的法律不公,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外界對司法機構的觀感。司法機構共接獲8720宗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行為的投訴,其中相當一部分就屬於上述情況之一。

過去一年,各級法院需處理的複雜案件,尤其是與2019年修例風波和國家安全相關的案件有增無減,加上高等法院及終審法院的免遣返聲請司法覆核許可申請及相關上訴案件繼續湧現,這些情況均持續給司法機構帶來重大挑戰。其中,區域法院刑事案件由被告首次提訊至聆訊,平均需輪候354日,與2021年的287日相比,大幅增加了67日,即逾兩個月,多出23%的輪候時間;更與司法機構平均輪候時間目標100日相差了254日,即逾8個月。

雖然司法機構亦針對有關問題提出了應對改善措施,以圖提升司法效率,包括增聘司法人手;就社會事件案件及國安案件採取更為積極的案件管理,包括訂立更嚴格的程序時間表;在合適的情況下延長開庭時間及在星期六開庭;在合適情況下使用遙距聆訊及書面處理等替代模式處理民事案件;及提升法庭容量並提供額外的法庭設施。但整體而言,似乎成效甚微。

不論造成司法延誤的客觀原因為何,公眾並不會考究司法拖沓的內部原因,只會強烈質疑司法程序是否能夠確保整個司法過程公正,是否能夠切實有效維護本港法治核心價值的同時,確保被告的個人合法權益。特別是春節臨近,部分案犯因不能保釋而難以達致家庭團圓。而因為案件拖延,許多被告,特別是參與修例風波觸犯刑事罪案的年輕被告,學業就業直接受到影響,無奈無所事事地等待法庭裁決,造成了某稱程度的司法不公現象。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早前在一公開活動致辭時即提及,社會對司法機構肩負的角色存有不準確、不完整甚或錯謬的理解,往往會導致對法庭的判決有錯誤或不恰當的批評,甚或是對法官進行人身攻擊。他認為,對司法職能的誤解,有時或會使人對法庭抱有不能亦不應予以滿足的不切實際期望,「這不利維持公眾對香港司法制度的信心,亦無助於維護法治。」

為此,張舉能解釋道,有時候一些對司法判決的意見只是反映了對審理案件的程序了解不足。對法庭裁決另一類常見的批評,源自批評者未能理解很多爭議涉及不同的權利或利益,法庭經權衡各項考慮因素後作出的判決結果,不一定令每個人甚或任何人滿意,全因當中涉及不同持份者和不同利益,「這並不代表法庭未有盡其職能,公平公正地執行司法工作。」

不論如何,一宗案件拖沓逾年,仍無結果,除了外界質疑司法機構的運作效率之外,亦會勾起對涉嫌犯案的被告的同情,並由此可能產生對本港法治精神的質疑,產生對本港司法效率的信任危機。

近期政壇流傳的其中一個熱議話題,便是政府打算在農曆年過後,「放生」大批涉2019年反修例相關案件被拘捕,但至今仍未被落案起訴的人士及部分雖被起訴但所犯事項十分輕微的人士。當然,有關的考量毫無疑問會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與支持,當然,也有極少數人義憤填膺地質疑這是變相「特赦」,或給曾犯案人士錯誤訊息,以為只要人多犯事,甚至官司拖太久,就有機會免於法律制裁,並不符合法律的懲惡揚善功能。

警方雖然再三強調會逐一細心審議每宗案件,爭取今年2月內清楚交代約7000宗涉反修例案件是「檢控」、「繼續調查」,還是「銷案」,當中包括約九百名涉「理大衝突」案的被捕人士。警方亦強調,即使是「銷案」,亦不等於完全放生,警方仍會記錄有關事項。警方強調,凡涉及香港國安法一定不會「銷案」。據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底,共有10279人涉嫌與修例風波相關的違法行為而被捕,其中約6000名被捕者,警方會審視案件證據,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案件的嚴重性,有需要時會徵詢律政司意見,將在短期內決定處理案件的方式,不排除會免於起訴。當然,不論執法機構如何考量,社會上都希望能夠盡快塵埃落定,能夠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日前在新春致辭中在講到「興」的動能時特別指出,讓「興」的動能更強勁,需要在團結奮鬥中凝聚強大合力。香港同胞素來有着包容共濟、求同存異、自強不息、善拚敢贏的優良傳統,這種精神實質就是團結奮鬥。推動香港由治及興、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依然需要團結奮鬥。今天,香港已逐漸遠離泛政治化的漩渦,「愛國者治港」的社會基礎更牢了,社會上求穩定求發展的共識更強了。鄭雁雄期待香港社會修補裂痕,放下包袱拋棄成見,和衷共濟,齊心協力,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凝聚起團結奮鬥的強大合力。

社會各界應該認真反思考慮如何包容寬容,充分認識到修例風波是特殊政治環境下的特殊產物,參與其中的絕大多數香港青年,本質上還是愛港愛國的。只是被反中亂港謠言迷惑,一時糊塗迷失方向,做出了觸犯法律的違法行為。經過三年冷凍反省,相信絕大部分犯事者已經痛徹心扉,悔不當初。三年之久的長時間「冷待」,已經讓他們汲取了足夠多的社會教訓。若然社會能夠以寬容的姿態包容接納這6000多迷途羔羊,更重要的是爭取到他們背後的更多的家長親友的理解與支持,營造和解和諧的社會環境,形成鄭雁雄主任期待的「在團結奮鬥中凝聚強大合力」,那麼,已經遠離泛政治化漩渦的香港,「愛國者治港」的社會基礎就會更牢了,社會上求穩定求發展的共識就會更強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  | 包容寬容 和解和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