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抗疫這三年|香港抗疫的迷思與經驗

本月28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召開「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記者會,宣布香港將再次調整防疫措施。從12月29日起,香港不再定義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改為向密接發出健康措施建議;取消「疫苗通行證」安排,採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尤其是繼續推動「一老一幼」疫苗接種;取消所有入境後的強制核酸檢測,海外、內地、澳門及台灣抵港人士,都不再需要在抵港後進行強制核酸檢測,改為進行5天快測的健康建議。香港實行的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聚令、1.5米餐桌距離及每枱人數上限等,亦將取消;口罩令則維持不變。

至此,香港在過去三年抗疫期間所採取的防疫措施及社交距離措施,僅餘口罩令還在維持。

從2020年1月新冠病毒襲港開始,香港斷斷續續共經歷了五波疫情,而第五波爆發持續至今,2022年9月26日,香港開始實行「0+3」入境檢疫政策之後,訪港旅客增加的同時,疫情亦出現反彈。進入12月,香港每日確診再次達到每日一萬餘宗,且數字再次攀升。昨日,香港確診24895宗,刷新3月以來香港每日確診的最高數字。回顧過往三年,香港也曾經歷過日確診七萬人,連續一周以上日新增確診逾五萬宗的「至暗時刻」。

從第一波到第五波,在近三年的時間裏,香港在抗疫方面做了許多嘗試,也曾有過香港特有的迷思。從第一波的快速發現、隔離確診者,到第五波初的圍封強檢,以「動態清零」為目標,再到注重「防重症」、「防死亡」,平衡抗疫和經濟社會生活的關係,香港做過很多嘗試,終於找到了一條既不同於海外又不同於內地的「中間道路」,這和香港本身連接內地、聯通世界的身份極為類似。

醫療系統|分流診症 逾2600張隔離病床更好應對疫情

本港過往三年應對疫情的過程起起伏伏,醫療系統禁受住衝擊,漸漸走向穩定。前四波疫情,本港總確診量大約過萬宗。當時,主要的抗疫方法是發現一例隔離一例,發現一個群組,隔離一個群組,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進入第五波疫情後,強制隔離的效益越來越低,醫務衞生局適時轉換了治療方式,由原本以「圍堵」為主的治療方式轉而採用分流診治的方式。具體來說,是根據確診者病情的不同程度,將病人分級安排到三類地點進行治療。確診者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意願進行隔離診治。

中央援建香港的方艙醫院航拍。(點新聞資料圖)
本港第五波疫情嚴重時,中央援港興建多間方艙醫院。(點新聞資料圖)
由中央援建、位於粉嶺的社區隔離設施(方艙醫院)內部設施一應俱全。(點新聞資料圖)

第一類是公立醫院及高規格的一線及二線隔離病床,用於收治嚴重及需要入院治療的個案;

第二類是社區隔離設施,適用於輕症患者;

第三類則是輕症患者中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採取居家隔離。

本港二線隔離病房也加裝了高效能粒子過濾器及加強通風抽氣設施,確保病房空氣不會外流。 (中新社資料圖片)

通過分流診治的,採取不同的隔離方式,既減輕了醫院的壓力,也將醫院的資源留給了症狀較重的患者。目前,香港的隔離病床數量已經超過2600張,而對比台灣地區和新加坡的數字,分別是約1002張和2000張。另外,在抗疫過程中,本港前後尋找或建設了23個社區隔離設施,提供超過5萬個房間或床位作隔離用途,包括青衣、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竹篙灣、啟德、落馬洲河套區等。而隨着第五波疫情漸趨穩定,政府繼續進行資源優化,僅竹篙灣一個隔離點就可以提供近8000個隔離床位。足以可見本港目前應對新冠疫情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資源。

指定新冠診所|引入新冠口服藥 輕症患者就近獲得治療

為了讓新冠病毒的輕症患者也能得到適切的照顧,特區政府設置了新冠確診個案指定診所,方便患者看病拿藥。到今天,香港仍然有7間指定診所在運作,分布在港九新界。同時,考慮到部分患者的不便,在醫管局的協調下,政府還設置了專門的新冠遙距診症服務。在疫情嚴重時,政府會增加指定診所及籌號的數目,並為高危群組如老人預留超過一半的籌號名額,讓他們可以優先預約到指定診所接受治療。

2022年3月15日,首批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已送往醫管局使用。(政府新聞處)

同時,醫管局及時引進了兩款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分別為默沙東研發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及輝瑞研發的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在第五波疫情肆虐時期,政府指定診所及私營醫療機構會向需要的病人免費處方以上兩款藥物,讓市民能夠更好地接受治療。

快測陽性申報系統 更準確掌握疫情狀況

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新增確診病例連連破萬。為優化監測機制及治療過程,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3月初推出「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市民經快速測試呈陽性,可透過系統直接登記結果,讓中心能更準確掌握疫情狀況,以及更精準地為較高風險患者提供適切支援。在完成初步申報後,相關人士會收到手機短訊,並上載證明文件(快速抗原測試結果相片及身份證明文件)。之後,申報人士可下載由衞生防護中心發出的隔離令。

此系統的使用可以優化隔離及治療的流程,防止症狀輕微的人因為確診被送到醫院接觸其他陽性患者,交叉感染導致病情加重;同時也避免輕症患者佔用過多醫療資源,導致重症患者的「就醫難」。

疫苗|高接種率 社區已建立免疫屏障

香港可以復常,離不開良好的疫苗接種率。根據政府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疫苗接種總劑次超過203萬,已接種第一針的人口數量接近691萬,佔香港人口比例的94.6%;已接種第二針的人口數接近679萬,佔香港人口比例的93.0%,均超過九成,幾乎已達到全面覆蓋。而已接種第三針的人口數接近580萬,佔到香港人口的83.2%,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已經有近79萬人接種了第四劑疫苗,可見香港的疫苗接種率可觀,已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

疫苗|兩種疫苗供市民自由選擇

11月25日,首批約77萬劑復必泰二價疫苗運抵港。隨後,香港市民於12月9日可以預約接種該款疫苗。一直以來,香港一直提供兩款疫苗供市民選擇:復必泰及科興。

復必泰疫苗是mRNA疫苗,它是一種利用信使RNA(mRNA)的分子副本來產生免疫反應的疫苗。此類疫苗將編碼抗原的mRNA分子送入免疫細胞,免疫細胞使用設計好的mRNA作為模板來構建通常由病原體(如病毒)產生的外來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分子刺激適應性免疫反應,教導身體辨識並摧毀相應的病原體。

截至2022年12月30日,香港兩針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了93%。(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而科興疫苗則是一種較為傳統的滅活疫苗。該疫苗可儲運在常規的冰箱中,對冷藏的溫度要求較低,因此比mRNA疫苗更容易運輸及被廣泛使用。

香港市民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選擇想要注射的疫苗。

疫苗通行證|推高了疫苗接種率

在第五波疫情最嚴重時,為了提高本港的疫苗接種率,政府宣布,從2月24日起,所有餐飲業務處所(包括酒吧或酒館)、遊戲機中心、浴室等場所均需要「疫苗通行證」才可進入。該政策的實施讓市民有充足時間接種第二或第三劑疫苗,並且某種程度上推高了香港社區整體的疫苗接種率。

限聚令|管理社交距離 減少了病毒傳播風險

香港政府在第二波疫情時,開始實施「限聚令」。而在疫情最嚴重時,實行過最嚴格的「限聚令」要求聚集不得超過2個人,餐廳每枱不得超過2個人,以及在晚上6點后禁堂食。同樣,政府對餐飲及表列處所,包括酒吧、酒館、夜店的營業及堂食一直有時間上限制,餐廳需在午夜12點前結束營業,而酒吧、酒館和夜店在凌晨兩點后禁止營業,同時市民需要出示24小時以內的快測陰性結果才能進入該娛樂場所。這些措施都保證了市民的安全並減少病毒的傳播。直到今年11月3日,政府轄下的燒烤場地重新對外開放,政府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直到12月29日,政府宣布撤銷所有社交距離措施限制。

「口罩令」|抗疫三年的「金鐘罩」

香港從2020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施嚴格的「口罩令」,要求市民在公眾場所和公共交通須一直佩戴口罩。僅有《郊野公園條例》(第208章)第2條所界定的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的戶外公眾地方可以不佩戴口罩。如若在規定場所未戴口罩,需繳付定額罰款5000元港幣。時至今日,香港仍未解除相關的「口罩令」。

在12月29日開始實行的防疫抗疫措施中,「口罩令」是唯一仍在維持的限制措施。(點新聞記者劉陽攝)

在香港,口罩已成為保護自己和他人免於感染新冠病毒的必備配件。根據研究,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不戴口罩,健康的接觸者戴口罩,感染率是70%﹔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戴口罩,健康的接觸者不戴口罩,感染率是5%﹔如果兩人都帶口罩,則感染率是1.5%。可見,口罩是香港市民防疫的重要手段。

學校抗疫|詳細指引 將病毒阻隔在學校外

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香港學校也曾來來回回經歷過停課、線上授課、半日面授課堂和全日面授課堂的拉扯。今年復活節後,中小學再次恢復面授課程,為了將病毒阻隔在學校外,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防疫抗疫措施和指引。例如,所有中小學的全體教職員及學生在每天回校前,必須完成一次快速抗原測試,並在獲得陰性結果後才能回校上班及上課。同時教育局還對學校應該配備哪些消毒用品、甚至怎樣沖廁所都做了詳細的規定並給出指引。如果遇到密接情況,無需做停課調整,但如果班級裏10%學生確診,衞生防護中心會建議涉及班別停課7天。

疫情記者會|用數字說話 阻斷謠言

疫情期間,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每日召開記者會,簡介本港疫情最新情況,讓市民對疫情發展動態有清晰和準確的認識。在記者會上,醫生會介紹確診數字及相關病例信息,包括市民較為關注的死因,消除市民心中對新冠病毒的過度恐懼和誤解;同時還會介紹變異病毒株方面的信息、指定診所的相關信息以及服用新冠藥物後仍死亡的個案情況等,解答市民對新冠疫情發展的全部疑惑。

三年來,疫情記者會成為香港市民了解疫情進展的窗口。(點新聞資料圖)

而在疫情逐漸趨於穩定後,衞生防護中心調整風險傳達策略,暫停了疫情記者會,但仍以新聞稿的方式公布每日陽性個案數字,定期更新「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的資料,以及透過社交媒體等發放相關資訊,又會繼續密切監察本地及海外的情況,並因應本地疫情發展的需要,適時以合適的方式發放資訊。

香港的抗疫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更正的過程。從疫情初到現在,香港一直努力將確診數曲線壓低,將確診數字控制在一個較低水平,並且在第五波疫情持續半年之後,更加主動地調整防疫措施,希望在無損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就業率以至國際關係等方面的情況下將每日確診數字控制在一個低水平。

如今,香港已邁進復常,從入境「3+4」到入境「0+3」再到取消所有社交距離限制,香港正在將「大門」重新打開擁抱整個世界。香港的「冬天」已經逐漸離去,迎來的是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春天」。相信明天會越來越好,香港會越來越好!

(點新聞記者樊哲旭整理)

相關看點:

抗疫這三年|三年五波疫情 香港經歷了什麽?

從恐慌到復常——香港抗疫這三年

抗疫這三年|通關之路多反覆 終迎復常新曙光

抗疫這三年|「安心出行」兩年紀——告別·回憶

抗疫這三年|疫苗通行證——守護港人 未完待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抗疫這三年|香港抗疫的迷思與經驗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