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為便利廣大市民 應加快推展「逆向隔離」措施

文/陳術

新冠疫情在本港爆發兩年多,一直以來,香港市民最大的期盼,就是能有條件免檢疫通關到內地,不過,由於香港疫情持續,令免檢疫通關難以實現;近幾個月,陸續有立法會議員、社會人士提出「逆向隔離」的倡議,即香港赴內地人員先在香港隔離,再以閉環方式前往內地。昨日,點新聞收到獨家消息,指因為要準備把本港的方艙轉為「逆向隔離」設施,現時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方艙設施,下周將會交由保安局接手管理,預計下周一(31日)會交接。如果消息屬實,意味「逆向隔離」措施取得突破進展,市民有望更快可以「逆向隔離」方式先在港隔離,然後閉環前往內地。

由於相關消息極受社會關注,所以特首李家超在今日(25日)行政會議前見記者亦被問及相關問題,李家超回應,政府一直有不同的方案作準備,強調市民要明白,前置的協定有一些標準要符合,政府要確保做的事要符合內地要求,又指兩地都積極商討有關事宜,很多議題等需時商議,重申不應為內地有來額外的風險,內地對疫情存在擔憂,而政府會努力去解決各問題。觀乎李家超的回應,特區政府正在全力推展相關工作,但市民要理解,特區政府所做的準備,要符合到內地的防疫要求。

「逆向隔離」在社會醞釀多時

事實上,有關「逆向隔離」的倡議,已經提出了數個月,筆者翻查資料,今年8月已有社會人士撰文評論,昨日看新聞,更有立法會議員表示自己今年5月底,已向時為候任特首的李家超倡議「逆向隔離」方案,及後亦向政府建議以落馬洲河套區方艙設施作為試點,並按內地標準進行管理。筆者認為,兩地商討需時,市民大眾都明白,亦知道香港不能把疫情「倒灌」內地,但到底當中是否有什麼問題,令「逆向隔離」措施的推展未能加快?

要達到內地的防疫要求,包括「逆向隔離」全閉環處理、商討Ct值標準等,都是必須的工作,筆者在想,特區政府現在所面臨的,可能是人手問題。有別於一般社區隔離設施,落馬洲河套的方艙要化為「逆向隔離」設施,意味在「逆向隔離」設施內的工作人員,都需要閉環,而落馬洲河套區的檢疫設施約有4000間房間、1萬張床,當中需要閉環的人手,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可效法在社區隔離設施投入服務初期的做法,公開招募工作人員,可以提供較為吸引的薪資,前提是他們要一併在「逆向隔離」閉環,若然要放假或輪休,在重新進入「逆向隔離」設施前,要先做核酸檢測以至短暫隔離。

「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

早在李家超競選特首時,就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方針,今次「逆向隔離」措施既涉及內地,亦涉及本港人手、配置的操作問題,如果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人手不足夠,就應該向外找尋足夠人手,再由政府部門統籌、帶領他們工作;如果是物資、食物等問題,筆者相信經過兩年多新冠疫情的考驗,特區政府亦可以聯同企業包括中資企業解決問題。雖然在「逆向隔離」的問題上,難以做到「一日解決一個問題」,可是相關倡議提出已久,市民大眾亦期望已久,只要合法合規合乎道德,特區政府可動用一切方法及資源讓「逆向隔離」設施能投入服務。兩地要進一步恢復交往,香港要融入國家展大局,首要的一項工作,其實是要讓香港市民能更便捷地回到內地,否則,一切也是無從說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為便利廣大市民 應加快推展「逆向隔離」措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