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共同舉辦的「奮進新時代 邁向新征程——領航『9+2』·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今日(24日)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兼文匯報社社長、大公報社社長李大宏作為主禮嘉賓出席活動並致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副署長李江舟、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與一眾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翹楚出席,共同見證這一盛事。

上午的圓桌論壇環節,分為「引領青年 共創新篇」「中華文化 走向世界」「創新驅動 科技灣區」三個主題。「引領青年 共創新篇」部分,邀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海南社團總會會長李文俊,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廣東省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常委郭基煇,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楊政龍,探討施政報告中各項是否能夠有效幫扶青年和基層的政策,是否有助減輕青年「迷茫」。

其中楊政龍提到,青年時他也曾感到迷茫,重點是為青年輔導正確方向,帶領他們從學業到就業的關鍵時期擴寬視野,他又呼籲年輕人多嘗試不同行業,發掘自身優勢,找尋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路。
陳祖恒表示,這次施政報告中關於高端人才方面的政策展現出政府有為,他對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工作充滿信心,但強調香港要發展,需要人才以倍數上升,現時政府對「搶企業」「搶人才」積極性高,需要業界與政府間加強溝通。

中共二十大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今日第二個圓桌論壇以「中華文化 走向世界」為題,邀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主席馬浩文,立法會議員洪雯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共同探討中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楊潤雄表示,最重要是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將香港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交給香港的任務。香港有何特別呢?楊潤雄表示,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的一部分,中華文化是香港的文化根基,惟過去百年因歷史原因,香港接觸很多西方文化,在這裏中外文化得以交流碰撞。國家將這一任務交給香港,是希望香港能夠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此外,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文化管理和政策與內地有所不同,可利用這一彈性,充分發揮優勢,將文化藝術推高至新台階。

洪雯表示,文化產業的發展,社會資助和市場方向投入都十分重要,香港在這兩方面都有提升空間,現在文化項目過於依賴政府資助,未來需要借助市場力量,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強調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要重新定義金融價值,用好金融優勢,讓其更好地服務產業多元化。

廣東省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常委郭基煇指出,根據公營房屋供應目標,未來十年,香港需要興建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而根據測算,未來五年只有12.8萬個公營單位落成,只佔十年供應目標的三分之一。香港如何「追落後」呢?特首在最近的施政報》中首次提出將興建大約3萬個「簡約公屋」,可以將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供應提升至近16萬個,再加上2萬個過渡性房屋計劃,可以進一步增加到近18萬個。他指出,令人欣慰的是,這兩屆政府結合市場和民間力量,締造了很多共贏的方案。過去多年來,社會各界同政府共同商討、提供意見,無論是臨時房屋、土地共享、捐地做青年宿舍、新居屋,還是現在的「簡約公屋」等各種新方法、新方案,都需要業界大量的資源和土地無條件的借出或捐出。他強調,大家都是一條心,希望香港市民「生活變得更好,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

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本屆特區政府致力於大力發展創科,第三場圓桌論壇以「創新驅動 科技灣區」為主題,邀請立法會議員邱達根,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香港理工大學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繪雲生物創始人賈偉,路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麥騫譽,圍繞香港如何配合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等話題進行探討。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更多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