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新施政報告能否勇於求變、不負眾望?

文/葉劉淑儀

國安法實施兩年來,香港由亂及治,新一屆立法會體現愛國者治港、且代表性之廣泛勝過以往歷屆。立法會議事由此秩序井然、章法分明、運作高效。去年通過了一些重要法案,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改善了本土民生、也縮小了貧富差距。

近兩個月來,香港防疫抗疫任務艱巨,即便如此,特區政府仍努力逐步放寬隔離措施,將疫情對國際往來造成的阻礙降至最低,恢復常態已是勝利在望。行政長官李家超民望不斷上升亦是眾望所歸之體現,特首將於十月發布首份施政報告,全面展開政策部署,如今一切就緒。

特首是本港推行「一國兩制」的領頭羊,市民殷切期望他帶領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方面再創輝煌,向世界展示本港獨特的制度優勢。

在特首的帶領下,特區政府亦有望贏取民心,尤其是贏得年輕人支持政府。畢竟,香港回歸後的二十年間,年輕人深受誤導、國家觀念淡薄,盲目崇信西方制度、錯誤將西方價值觀奉為圭臬。

由於土地有限、房屋供應不足,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日益加大,不少年輕人深感難以成家立業,不滿情緒日積月累,但土地房屋問題卻一拖再拖、懸而未決,正因如此,市民熱切期望特首勇於求變,以大膽方案、規劃藍圖,有計劃、有步驟地帶領香港走出困境。

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關鍵。該發展藍圖由上屆特首林鄭月娥在其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首先提出,擬將香港與深圳接壤的元朗和北區3萬公頃土地作為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所在。若能全面開發北區,可為香港贏得350公頃的住宅用地,可容納250萬人口。

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雄心勃勃,大幅擴大了香港住宅及經濟發展的空間、而且還能統合深港兩地的技術資源,為香港創造良機發展創科。若果北部都會區計劃得以成功實施,香港亦將迎來重大轉變。

北部都會區地理位置優越,位處國家級經濟發展區中心,可助力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若北部都會區能夠成功地放開人才、資金以及技術的跨境流通,那麼大灣區9個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聯動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龍頭。

發展北部都會區就需要大型基礎建設,由此在基礎建設融資方面也為公私合營創造良機。

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和勞動力短缺是當務之急。香港的人均壽命為86歲,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本地人口老化情況加速,但生育率卻不足百分之一(0.772%),是發達經濟體之中最低水平。這種特殊的人口結構為香港帶來挑戰,建築、安老和運輸等多個行業長期人手不足。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2022年的中期人口統計,英國、加拿大、澳洲和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積極推出計劃,大力招攬本港優秀畢業生以應對本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此舉無疑令香港的人口問題雪上加霜。

為此,香港有必要重整人口政策。特區政府自回歸以來分別在2002年和2014年進行人口政策研究。然而,人口老化速度快過預期,所以,移民政策雖然已經有所改進,仍遠不足以吸引世界頂尖人才落戶香港。

香港地域有限、天然資源匱乏,多年來,憑着薈萃各方精英方得以造就今天的繁榮局面。一直以來,香港因為人口密度高,就業機會少而嚴格限制人口流入。直到2003年,香港才開始改變政策、放寬引入內地專業人士。然而,由於新冠疫情實施入境防疫限制,近來內地高端人才來港亦隨之大幅減少。

因此,有必要採取果斷措施廣招賢才,應對人才流失和勞動力缺乏兩大問題。不僅需要快人一步,讓香港在全球的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還要推行新的政策鼓勵女性就業,致力提高長者生產力,提升本地教育質素、提升技能教育。

為此,香港應鼓勵內地人才和專業人士來港定居,並在居港三年後,允許他們在首次置業時繳納與永久居民同等的印花稅。若果他們獲得永久居留權之前選擇離開香港,可要求他們補足全額的「雙倍印花稅」。

政府要為頂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他們扎根香港。特區班子不應只着眼於中國內地,還要放眼其他地區,譬如在中東、中亞和印度等地物色世界一流的人才。

香港政府應積極有為、堅持創新、努力不懈,方能克服重重難關。市民殷切期盼特首高瞻遠矚,助力香港扭轉乾坤。

(作者為行政會議召集人和立法會議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新施政報告能否勇於求變、不負眾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